A股或正迎来长周期繁荣的拐点
美国资本市场的经验与启示
[ 这一相似性表明,股市并不是"经济增速"的晴雨表,而是"经济增质"的晴雨表,集约、高质量、可持续的长期增长才是股市长周期繁荣的物质基础长周期的美国股市分析表明,危机的破窗效应、增长质量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升和适宜的货币环境,是资本市场长周期繁荣的四大基石 ]
明显对立的观点却诞生于同样的实体经济状况,这是否意味着其中一派的逻辑谬之千里?实则不然。两派观点的逻辑各有千秋:唱空者以为,尽管晴雨表作用并未充分彰显,但中国股市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市",当前中国经济降温同步伴随着宏观增速的减缓和微观企业活力的削弱,中国股市缺乏走强的经济助力;唱多者则以为,尽管经历了20年风雨成长,但中国股市归根结底还是"政策市",当前经济增长的失速和通胀压力的减轻,给政策放松提供了双向激励,中国股市正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逆转。
在笔者看来,上述两种貌似矛盾的主流观点实则并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甚至也不完全对立。判断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纠缠中的未来走向,最关键的一点,是将眼光放到更广的舞台、更长的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解开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的万般纠结,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美国股市长周期经验
笔者试图提供的,就是这样一种基于长周期的美国股市分析视角。
纵观美国股市,百年沉浮中的长周期轨迹清晰、自然:1922~2002年间,道琼斯指数呈现出四个长周期的平滑接续,而这四个长周期恰巧对应着四个20年:
1922年二季度至1942年二季度,美国股市经历了第一个长周期停滞,从期初的92.93点到期末最低的92.69点,道琼斯指数20年几乎无变化;1942年二季度至1962年二季度,美国股市经历了第一个长周期繁荣,从期初的103.34点,到期末最高的709.74点,道琼斯指数20年翻了近6倍;1962年二季度至1982年二季度,美国股市经历了第二个长周期停滞,从期初最高的709.74点,到期末最低的784.25点,道琼斯指数20年原地踏步;1982年二季度至2002年二季度,美国股市经历了第二个长周期繁荣,从期初最低的784.25点,到期末最高的10437.43点,道琼斯指数20年翻了12倍多。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繁荣和停滞南辕北辙,而经济现实和金融历史则进一步揭示,停滞和停滞、繁荣和繁荣也各有不同。
就美国股市的两个长周期停滞而言,周期特征的差异较为明显:1922~1942年资本市场的长周期停滞是大起大落型,对应着第一个十年美国经济的"沸腾年代"和第二个十年美国经济的大萧条冲击;1962~1982年资本市场的长周期停滞则是平稳过渡型。
就美国股市的两个长周期繁荣而言,表面上的差异同样十分明显:1942~1962年,美国经济高速增长,20年平均增速为4.025%,不仅高于随后1962~1982年平均的3.73%,也高于1930~2011年历史平均的3.38%;而1982~2002年,美国经济明显降温,20年平均增速为3.275%,不仅低于前一个股市长周期停滞阶段的经济增长率,也低于1930~2011年的美国经济平均增速。这种差异同样表现在1942年和1982年两个股市长周期繁荣起始年的对比上,1942年,美国经济增长18.5%,失业率仅为4.7%,1982年,美国经济却是衰退1.9%,失业率高达9.7%。
美国股市两个长周期繁荣阶段的这种差异,似乎印证了一个在坊间颇为流行的论断:在股市面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理论都是死板和无效的。所谓的"晴雨表",只是理论上逻辑充分,现实中却不堪一击。
的确,在股市面前,经济学家并不比寻常人士高明多少,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在股市和经济的关系分析上,也同样不名一文。
在笔者看来,美国股市两个长周期繁荣阶段的上述特征差异,仅仅表明,股市的表现和经济增速的绝对值高低并无关联,股市并不是"经济增速"的晴雨表。那么,股市和经济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笔者以为:有。这种联系从美国股市两个长周期繁荣阶段的相似之处中可见一斑:
首先,美国股市两个长周期繁荣阶段都尾随着一次较大的危机和较重的衰退。1942~1962年的长周期繁荣之前,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的洗礼,根据NBER的判定,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连续两次衰退总共持续了56个月;1982~2002年的长周期繁荣前,美国经济则经历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根据NBER的判定,1980年和1981~1982年连续两次衰退总共持续了22个月。
所谓不破不立,尽管危机对短期和中期内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冲击,但却对长期中的股市发展带来了三重激励效应:
一是市场启动效应,危机往往伴随着市场恐慌和预期超调,进而导致危机过程中资本市场大幅下跌。然而,蹲得越深跳得就越高,危机中的"超跌"给危机后的"超预期反弹"创造了条件。
二是资源重组效应,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积弊集中爆发的反映,是对难以为继的发展模式的市场化否定,同时也对资源再配置和发展模式转变提出了客观要求,这种长期中的资源重组效应往往能引致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例如,1982~2002年的长周期繁荣阶段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为2.415%,明显高于1962~1982年长周期停滞阶段的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