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券商集合资管产品发行量明显减少
资管新规实施已然“满月”,对券商来说,新规的威力渐渐显现,券商资管规模大幅收缩,代表券商主动管理规模的集合理财资管产品5月发行大减。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能力是关键,ABS业务、获取公募牌照将是发力点。
仅39只集合资管产品发行
今年以来,受资管新规影响,券商资管业务受到限制。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一季度证券公司资管规模为16.46万亿元,去年同期为18.77万亿元,同比缩水2.31万亿元,降幅达12.31%。
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产品发行情况也不乐观。据基金业协会备案公布的情况看,5月以来券商成立的集合理财资产管理计划仅有39只,比上个月减少65%。另外,备案的这39只产品全部是固收类和混合型,没有一只是权益类产品。其中,国泰君安的“全明星FOF”产品就有22只,中银国际证券的“中国红-黄山18号”产品有7只。
今年前4个月成立的券商集合理财资管计划共有408只,分别是1月有94只、2月有67只、3月有134只、4月有113只。5月尚未结束,但目前39只的备案数量让人明显感受到资管新规的威力。
万联证券分析师胡红伟表示,资管新规颁布后,券商集合资管规模有所收缩。一方面,资金端的银行委外规模萎缩,且资产端匹配投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主动资管类业务中,有部分“资金池业务”,主要存在于存续的大集合计划中,预计不超过2000亿元。“资金池业务整改已近完成,未来主动资管规模有望企稳。”
华创证券分析师洪锦屏认为,对券商而言,自2017年2月吹风算起过渡期接近4年,业务调整早已启动,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是共识。但转型情况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一季度主动管理规模前20的券商,仅中金、东方等5家主动管理规模上升。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资管新规落地,倒逼券商资管去通道,在胡红伟看来,虽然短期券商资管规模大幅收缩,但对券商收入影响有限。从长期看,券商资管向主动管理转型,有利于提高业务利润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洪锦屏表示,过渡期中,通道业务的产品性质向主动管理靠拢会有一个过程,通道业务规模增速将逐步放缓。资管机构不再因其为通道业务可以免除责任义务,而将逐渐深化责任人角色,涵盖投前尽调到投后风险反馈及管理等一系列流程。业务复杂性加深,管理费率预计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对管理人提出更高要求。
胡红伟表示,在资管新规公平准入的原则下,券商的主要优势在于产品多样化,投资能力较强,未来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必将成为券商资管的发力点。此外,在资管新规的穿透监管下,券商通过申请公募牌照,可以对接银行理财产品,预计未来获取公募牌照将是行业趋势。
华泰证券研究所大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沈娟表示,随着业务逐步整改与规范,预计资管业务分化将大幅提升。产品创设能力较强、风控实力佳,且在业务布局上前瞻性强的券商有望获得竞争优势。随着券商资管“去通道”化趋势持续,除进一步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外,资产证券化等新兴业务将逐步成为券商资管逐鹿的新舞台。在供给侧改革驱动下,资产证券化业务凭借其盘活信贷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优势,将迎来历史机遇期。
沈娟表示,“ABS业务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将成为券商资管业务重要发力点。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载体,能充分利用投行业务及资管业务带来的强大客户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形成业务协同,未来在ABS业务方面大有可为。”(记者 林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