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市买卖1毛钱 P2P投资人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摘要:投资人对P2P平台的信息安全普遍缺乏安全感。一位投资者,账上4万多资金仅3秒钟就被转到了陌生人的账户。而这中间,从帐号被异地登录,到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绑定银行卡被修改,均未经过本人确认。
网贷之家讯 今年以来,徐玉玉等多起网络电信诈骗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信息安全的关注。那么,当你在投资某一家P2P平台时,是否会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甚至账户资金被盗?近期,网贷之家就这一问题,随机采访了多名投资人,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肯定的。
投资人对P2P平台的信息安全普遍缺乏安全感
“担心呀,毕竟投资时要绑定身份证号码、电话、银行卡等关键信息。信息泄露,是大概率事件。”投资人A表示,金融机构的数据质量高,更具诱惑性,使得信息不断被买卖。另外,他担心自己的信息一旦泄露出去,流转到市场后会被不断转手,这样个人隐私就更加裸露在外了。
投资人B也表示,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特别是一些小而新的不知名平台。多位高净值用户则直言,“从来不投资小平台,大平台相对规范一些,就没有过多考虑信息安全的问题了。”
当然,也有投资人表示并不担心。在投资人C看来,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资料已经泄无可泄了,在互联网上大家基本上都是透明的。“这些年来,估计怎么也有注册几百家平台了吧。虱子多了,不嫌痒。”
投资人D也表示,“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多了,别说中国,只要有人想知道,个人信息分分钟都能查到,途径很多……再说了,穷人的个人信息不值钱的。”他进一步称,尤其是薅羊毛,本身就是在卖个人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用户隐私信息被悄然泄露或买卖,但并未引起金钱或利益上的重大损失,人们通常并不那么在意。但是,如果发生了经济损失,情况就不同了。
在今年2月时,上海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一位投资者,其账上的4万多元资金,仅3秒钟时间就被转到了陌生人的账户。而这中间,从帐号被异地登录,到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绑定银行卡被修改,全都没有经过其本人确认,连这类操作的短信验证码都没有收到过。
大数据争夺战加剧个人隐私信息被买卖
近年来,大数据成为市场竞相争夺的“宝藏”,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用户隐私泄露、数据被买卖等诸多问题。
对此,钱牛牛CEO倪抒音指出,此类问题并非只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才有,应该说伴随着整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泄露问题就存在,之所以最近比较火,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暴露出来。
据透露,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大量的信息泄露现象,从而也导致存在一大批人,专门利用被泄露的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等进行盗号、盗卡等行为。
铜掌柜副总裁金少策也表示,市场经济中,有需要必然就会有供给,数据黑市、数据污染、用户隐私泄露等数据行业里的诸多乱象,都植根于我们国家征信体系太过单一、太过落后,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风控需求,近些年涌现出来得一大批征信公司、大数据公司为了迅速扩充数据库,占领市场份额,对各类数据需求旺盛。
“现实是,如果按照正常途径获取数据,价格往往极为高昂,比如从银联调取数据,一个人是1到2元,黑市买卖的话仅需1毛钱。这就使得一部分企业铤而走险,选择走旁门歪道来快速达到目的。”
如何防范或尽可能减少个人信息泄露?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事件屡见不鲜,然而,即便用户状告企业,但企业赔偿的案例并不多,而且胜诉概率低、诉讼成本高、时间长,也使得用户只能默默地忍气吞声。
倪抒音直言,“从信息泄露的角度,说实话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我们常说这个现象,叫做你的命运在别人手里。因此,唯一的好办法可能就是选择技术实力相对强的平台,并使用主从两个号码来进行隐私保护。”她建议,普通人也尽量使用主从号码来进行信息切割,例如,银行卡等信息使用主号码,其他非重要信息使用从号码,来完成核心隐私的切割保护。
从行业角度,倪抒音也指出,一是技术实力不强,导致P2P平台被黑客突破。二是,内部管理措施权限失控。“大部分公司,都不那么重视安全,但是真正的安全,是由内而外,既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管理,也要有对业务层面的风控和对信息层面的保护,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全。”
国内知名网络安全公司“知道创宇”反欺诈产品总监潘少华则建议尽量不使用Android手机。此外,他还给出了一些建议:一是,不为了蝇头小利主动出卖自己的隐私数据,尤其是各种需要收集信息的促销、免费活动,遇到特别的好处时,都有留个心眼。二是,能不填真实信息就不填,不同平台留点独立线索。三是,重要资产采用额外的安全措施,比如与资产相关的APP,使用独立手机及手机号,不装不相关软件。(网贷之家 文/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