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保荐39家创业板公司 17家去年业绩下滑
在2012年一季报净利润下滑超过100%的17家公司中,平安占据三席,同样排在所有券商之首。
被质疑过度包装
不论创业板开板以来首家亏损公司当升科技,还是今年一季报净利润下滑比例最高的超图软件,都由平安投行保荐。如果再往前追溯,平安证券保荐的公司业绩变脸者更多。2010年1月8日登陆创业板的朗科科技,当年营业利润下滑幅度达59.32%;平安主承销的国联水产上市的日期为2010年7月8日,上市仅仅8天即发布中期业绩亏损报告,亏损幅度达1200~1400万元。
为何平安证券保荐的公司,出现业绩变脸的情况远甚于其他券商?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以当升科技为例,该公司2010年4月上市,在上市不到两年后,就成为创业板亏损第一股,且亏损的局面还在持续。2012年一季报显示,当升科技当季亏损302.95万元,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172.96%。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的解释是内部管理存在问题,“新产品研发进程迟缓,严重影响了市场化推进步伐;市场开发力度仍显不足;公司基础管理系统薄弱;现场生产管理水平有所下降。”除此之外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还包括:传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传统终端手机、笔记本电脑客户受到新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冲击,加上所处行业的过度投资和无序竞争,使公司传统产品的毛利率继续大幅下降。
但上市前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描绘的却是另外一幅美妙前景。比如对于新产品研发进程缓慢这一情况,在当时的招股说明书的第114页写道:“当升科技属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研发创新是当升科技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成立之初就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创新体系的建设,以研发理念、组织机构、研发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构建,这使得公司研发系统的综合技术创新实力明显优于国内同行”。
“招股说明书真不敢看,一看都是好的,结果一上市马上就变了。”一位私募人士对此评价道。
“新股业绩变脸可能跟行业,跟宏观经济不景气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保荐机构以及相关利益方过度包装。”一位注册会计师评论道。
平安证券:“蚂蚁雄兵”式承销致质量打折
针对巴安水务招股书涉嫌隐瞒重要信息以及保荐的公司业绩屡屡变脸等问题,平安证券方面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的书面采访。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巴安水务遭调查,理由是涉嫌隐瞒重要协议。如此重要的协议,巴安水务却未在招股书中作任何形式的披露,平安投行之前是否知情?
平安证券:关于巴安项目的问题,请直接咨询保荐项目组原来的同事。
NBD:我们统计发现,平安证券保荐的公司近半数去年业绩变脸。请问公司认为保荐项目扎堆变脸的原因是什么?
平安证券:(1)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的情况,由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平安这几年因为保荐的中小企业与创业板企业比较多,这类企业客观上业绩即不太稳定,抵御外在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2)据我们内部掌握的数据,平安承保企业的业绩波动情况,并没有超出行业的平均水平。
(3)需要强调的是,平安投行的这一波事情,本身就具有发展阶段的烙印。此前在平安证券,保荐人居于整个流程的核心地位,从承揽项目到后期服务均需要保代牵头组织其自有团队进行,以量取胜。而这种独特放权的保代管理体制,也造就了“蚂蚁雄兵”式的平安证券承销特色。但平安投行在做大的过程中,必须要更好地兼顾保荐项目的“质”和“量”,变项目中心制为客户中心制,彻底为客户和投资者服务。
NBD:对于外界评价平安 “包装”上市,公司对此作何评价?
平安证券:公司需要认真吸取过往的一些教训,加强项目品质管理,不仅对客户负责,还要对投资人负责。过去说投行成功上市,多少家融资多少金额,赚多少佣金就成功了。现在绝对不应该只对我们上市企业客户负责,我们更多应该要对投资者负责,主要是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买平安证券投行推荐的股票是否很放心,公司的业绩是不是会变脸,这个我们去年做了非常大的转变,也因为转变产生了很多冲突,产生很多矛盾,因为过去投行做项目还是作坊式多一点,就是小团队的操作,我们现在要变成流水线,这个文化转变是非常大的,不能否认我们也面临一定的转型压力,过去某些小团队、过分追求数量速度的业务模式,在投行更加重视项目品质、强化风险控制的转变中出现了不适,而只能选择离开,选择其他发展模式与之匹配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