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审核周期大幅缩短 IPO堰塞湖得以有效缓解
人民网北京12月13日电 据证监会官方网站消息,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2017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今年前11个月,共核准企业首次公开发行386家,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IPO审核周期大幅缩短,IPO堰塞湖得以有效缓解。
姜洋指出,一年来,中国证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发展方向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监管使命,不断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促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一是立足增量优化,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继续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进一步优化股票发行审核流程,不断提高审核效率。今年前11个月,共核准企业首次公开发行386家,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IPO审核周期大幅缩短,IPO堰塞湖得以有效缓解。同时,理顺发行、定价、配售等环节运行机制。完善股票发审委制度,坚持选聘、运行、监察相分离,提高透明度。严把审核质量关,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防止“病从口入”。五年来,上市公司家数由2400多家增加至3400多家,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生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大幅攀升,形成了较为显著的聚集效应,更多的优质企业享受到了资本市场的便利。实践证明,只有源头活水长流,才能实现清渠如许,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和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聚集资本市场,将为资本市场更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正能量。
二是注重存量重组,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持续简政放权,目前90%以上的并购交易已由上市公司自主实施,以更好支持产业整合与经济转型升级。今年前10个月,全市场实施并购重组超过2000家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彰显。一年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530余家次,央企和地方国企的资源和产能得到有效整合,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比如,中航黑豹整合沈飞集团,提高整机制造的产业化发展能力;南洋科技通过购买航天集团旗下资产,转型发展无人机业务。同时,强化监管和稽查执法,严格遏制“忽悠式”、跟风式及盲目跨界重组,在已审结的并购重组交易中,同行业、上下游产业整合单数占比不断提高,监管政策对市场的正面引导效果更加明晰。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重组上市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并购重组的质量大幅提升,“炒壳”现象明显降温,市场估值体系回归理性。与此同时,欣泰电气、新都酒店平稳退市,市场优胜劣汰功能不断显现。
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经济发展“三大变革”。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实施差异化信息披露监管安排,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截至目前,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过110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2016年初至2017年10月底,新上市605家上市公司中有高新技术企业495家,占比达82%。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方面,对贫困地区企业IPO、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实施“绿色通道”政策。增加上市公司扶贫信息披露要求,引导上市公司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投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伟大事业。服务绿色发展战略方面,我们与环保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上市公司履行生态保护责任。服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坚定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A股成功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首批220多家上市公司纳入指数。中国证监会加入OECD公司治理委员会,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面,推进上市公司股份减持制度改革,引导规范理性有序减持,促进上市公司稳健经营回报中小股东,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强化监管约束,督促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1.8%和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