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里生活的白领们都是如何投资理财?
我在黑龙江北部的一个小县城工作,我们这里非常偏远,正像人们所形容的那样“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理财基本靠存银行”,在县城里我算是比较前卫的,因为我早早地就上了网。
从和讯理财上得知了好多的信息,才知道大城市的人理财已经基本抛弃储蓄了,通过搜狐理财的我家理财论坛,我认识了一个上海的网友,他说他们家的理财收益每年都在6%以上,而我们家的钱都存在银行里,算下来,一年的收益还不到2%,我想请教一下,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里,最流行的理财产品是什么,大城市的人依靠什么实现了较高的理财收益?
稍微有些年纪的人可能都知道,八十年代的时候,如果提到家庭资产,一般人会联想到家中的现金、存款、国库券以及冰箱、彩电等“值钱”的大件。九十年代的时候除了存款、国债之外,又多了股票和保险,当然这时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冰箱、彩电已经算不上“重要家庭资产”了,这时住房开始在家庭资产中占据重要位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房子成为很多家庭最“值钱”的资产,并且这时人们的投资渠道也不断增多,股票型基金、货币基金、信托、外汇理财以及人民币理财逐步走进了广大居民的经济生活。
有钱人抢着买信托
在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的张先生应当说颇有投资眼光,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深沪股市异常火爆,很多人趋之若鹜把家庭积蓄全部投入了股市,但张先生这时却非常冷静:连卖菜的都炒股了,赚钱会那么容易了吗?
所以,他不顾朋友们的劝说,把手中的股票全部打掉,然后凑了30万元,购买了两套二手房,一套自住,一套租了出去。这几年房价飞速上涨,当初的30万买的房子现在已经价值70万,所以,张先生对自己投资房产的策略颇为得意。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众多抑制房产过热的政策,为了“稳定战果,落袋为安”,他把出租的那套房子以40万的价格卖了出去。
房子卖出后,这些钱一直放在活期存折上,这时,股市不稳,肯定不能碰,买国债收益又太低,这时正好有一个信托产品发行,他便把这40万全部买了信托产品。他知道信托产品是有风险的,但也明白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道理,他说信托产品一般有担保和抵押,只要选准品种,应当不会有问题的。
据了解,目前热衷信托产品的投资者非常多,某信托产品原计划6月27日--7月26日发行,但发行开始后,没用两天预约额就满了。因为信托产品实行的是“金额优先”,虽然接受预约的起始额度是20万,但实际最后能买到的均在40万以上,以致许多拿着二、三十万现金去银行排队购买的投资者不得不无功而返。
有关专家对居民热衷信托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是“现在有钱的人越来越多”,再一个就是居民的理财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另外就是目前收益高且相对稳妥的投资渠道太少,大城市的居民们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投资饥渴”。
老太太也买基金
刘老太太开了一家小店铺,这几年她诚信经营,勤俭持家,陆续积蓄了40万元的积蓄。为了确保这笔资产的保值增值,她存过定期储蓄,买过凭证式国债,但有时会因生意需要,必须用这笔钱当周转金,所以不得不半途办理了提前支取,损失了不少利息。
去年的时候,她看到媒体都在介绍一种叫货币基金的理财产品。经过了解,她知道货币基金是一种主要投资央行票据、记账式国债、金融债、协议存款等稳健型金融产品的开放式基金,它不像其它开放式基金一样有认购和赎回费用,所以购买货币基金不但稳妥,而且成本较低;并且货币基金可以随时从银行柜台和网上购买和随时申请赎回,从发出赎回指令到可以取现一般只需2-3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