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不良贷款呈现普涨特征 十银行坏账曝光
目前,区域银行业不良形势严峻。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日前从银联信了解到,浙江、江苏、云南等地银行业区域不良贷款呈现“普涨”特征。部分行业、区域资产质量下滑严重。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分布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等区域,有逐步向其它地区蔓延的迹象。
各银行不良贷款分布图
银联信最新发布的“中国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局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继续呈“双升”态势。浙江、江苏、云南等地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别比年初上升0.27、0.1和0.8个百分点,区域不良贷款呈现“普涨”特征。
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在净利润艰辛稳增的同时,商业银行们所面临的资产质量压力有增无减。
工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1634.95亿元,不良贷款率1.4%。工行不良贷款中80%来自企业法人客户;按行业分布划分,80%不良贷款来自制造业、服务业,其中主要集中在钢贸、大宗商品、产能过剩等领域。分区域来看,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的地区是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农业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1595亿元,不良贷款率1.83%。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较大的三个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房地产业。
交通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501.5亿元,不良贷款率1.35%,钢铁、造船等“两高一剩”领域成为不良贷款的主雷区。
南京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19.42亿元,不良贷款率0.95%。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不良贷款率较高,分别为2.26%、1.5%以及1.78%;在不良贷款投放的地区中,上海地区超过江苏、浙江、北京,不良贷款率高达1.63%。
华夏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136.68亿元,不良贷款率1.35%。不良贷款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43和0.61个百分点。华南、华中、华东一带依然是不良贷款的集中爆发区,华夏银行在华南及华中、华东地区,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49和0.28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157.29亿元,不良贷款率1.32%。过去两年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上海、温州等长三角区域,行业主要是上海钢贸产业和长三角一些低端制造业。
中信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304.76亿元,不良贷款率1.32%,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批发零售、制造业依然是不良贷款分布的主要行业。
浦发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277.42亿元,不良贷款率1.28%。对于浦发来说,长三角是不良贷款的高发地区,浦发银行在长三角的网点多、业务量大,同时也受到这里的经济结构影响。
招商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396.15亿元,不良贷款率1.5%。分区域看,不良贷款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及海西地区、中部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分行业看,新增加的不良贷款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
北京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0.92%。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于长三角地区。而在行业分布上,不良则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和制造业。
新增不良贷集中于长三角
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分析,分行业来看,光伏、钢铁、船舶、平板玻璃等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快。而受国内投资出口增速趋缓、产能过剩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金属制品、电器机械、纺织等行业运行压力加大,煤炭、光伏、钢铁、水泥、造船等相关产业流动资金相对紧张,加大了行业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的可能性。分区域来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分布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等区域,有逐步向其它地区蔓延的迹象。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小微企业普遍出现订单下降、成本上升、利率下滑等问题,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资金较为紧张,企业信用风险相对集中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但是部分银行在重点高危行业的风险控制方面已经逐渐摸索出经验。”符文忠说,例如工行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产能过剩行业等市场关注的重点领域,通过严格管控保持了信用风险的持续下降。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比上年末下降173.8亿元。工行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工行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不良贷款率为0.77%。而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和造船等5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1.2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15个百分点。
再如,平安银行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不良率持续上升。从不良产生的区域来看,平安银行过去两年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上海、温州等长三角区域,行业主要是上海钢贸产业和长三角一些低端制造业。但今年以来,产生不良资产的区域从原来的长三角区域扩展到福建、珠三角区域,其中长三角的不良资产占比最大,高达40%;发生不良的行业也扩展到大宗商品的煤贸、油贸行业。对于呆、坏账较多的行业,该行采取了及时“退出”策略。上半年平安银行已相继退出一些低端制造业;针对钢贸这样已经产生坏账的行业,也提前做了预警,并及时退出了钢贸、煤贸、油贸等大宗商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