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陶以平:绿色金融能够撬动绿色事业超常发展
兴业银行陶以平:绿色金融能够撬动绿色事业超常发展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会越来越大。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带动、撬动整个社会的绿色事业取得超常发展。” 8月27日,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首届天津绿色金融论坛演讲时表示
首届天津绿色金融论坛以“构建全方位的绿色金融体系”为主题,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北方新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金融机构负责人及部分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促进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及构建全方位绿色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和举措。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2006年兴业银行以节能减排融资业务为切入点,率先开辟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十年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寓义于利”的特色发展之路。截至6月末,该行已为6000多个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累计提供绿色金融融资超过9000亿元,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2629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383万吨。据《2015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约8.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其中兴业银行2015年绿色信贷余额4千多亿元,占该行贷款余额的18%,在同业中独占鳌头。
近年来,兴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PPP融资、产业基金、绿色消费信贷等新兴业务领域的探索创新,目前已发行两期共计61亿元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参与发起设立总规模128亿元的“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PPP投资引导基金”,并在今年首批获批和发行5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现已形成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等在内的集团化绿色金融全产品链。
陶以平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客观上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断健全,目前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多种衍生产品和服务。但在绿色证券、绿色股票指数、绿色消费信贷、绿色资产证券化、碳资产管理等领域需要进一步突破创新,金融机构需优化以绿色为主的产品结构,扩大客户覆盖范围,更加关注和支持小微企业、小微项目、个人,绿色金融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未来几年,兴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发展力度,中期目标是实现“两个不低于”和“两个一万”。即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整个银行集团绿色金融业务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全集团业务平均增速,增长量不低于上年增长量;2020年,集团的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突破一万户。
对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陶以平呼吁国家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力度,如向商业银行提供绿色再贷款,鼓励银行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对绿色金融产品项下的资产实行比较优惠的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发行绿色金融产品的银行部分或全额贷款贴息;鼓励开展绿色资产流转特别是证券化,扩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面和规模;鼓励商业银行直接发起设立绿色产业基金;在企业发生违约事件时绿色金融产品优先受偿等。
该行同时呼吁尽快推动建立全国统一排放权市场。2011年,我国启动碳交易试点工作,2016年上半年七个碳试点市场合计成交3000万吨,同比增长245.0%。但相比欧盟等成熟碳市场,市场活跃度存在较大差距,且碳金融创新不足。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全国统一碳排放权市场的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和做市,提高市场流动性,强化价格发现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形成全序列的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