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不搞一刀切 兴业银行差异化信贷政策显成效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表示,目前全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的任务基本完成,企业经营状况得以改善。
去产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作用。作为资产规模最大的股份行,兴业银行在推动去产能的过程中,实施“有保、有控、有压”的差异化信贷政策,按“一户一策”制定金融服务方案,避免在去产能过程中搞一刀切,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
今年2月份,国务院明确提出未来3到5年,煤炭产能退出和减量重组分别为5亿吨左右,并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至1.5亿吨,去产能任务艰巨。
4月份,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积极做好去产能的信贷服务,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同时,加强直接融资市场建设,支持企业债务重组和兼并重组等。
如何把握好国家政策,稳步推动去产能与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的关系,考验着银行的经营智慧和风控能力。
该行企业金融总部营销管理部总经理周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家和各地政府去产能政策,该行在加强行业风险管控、化解存量风险的同时,主动对接产能整合、把握重组机遇,挖掘客户需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对钢铁煤炭行业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授信政策,在客户准入、业务指引、限额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差异化信贷政策。
具体来说,对煤炭、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施行业限额管理和名单制管理,名单区分新增、维持、压降、退出四类客户,对客户的准入及退出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优化信贷结构。
对于重点客户,根据企业特点,“一户一策”制定金融服务方案。以备受关注的武汉钢铁集团(目前已联合重组为“宝武钢铁集团”)为例,武钢作为该行总行级重点合作客户,近年来,兴业银行按照国家去产能政策的要求,在对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维持原有规模、增加增信措施等手段,帮助其度过难关。对于一些明显处于市场竞争劣势,产品附加值低、技术落后、成本高企、亏损严重的企业主体,即所谓的“僵尸企业”,该行通过逐步降低融资规模、调整合作方案等手段,逐步退出。在支持集团和优质生产企业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了因产能调整而产生的信用风险。
通过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兴业银行去产能成效显著。截至10月末,该行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和平板玻璃等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各项资产业务余额1095.15亿元,较年初下降95.46亿元。
“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中的行业龙头我们一直支持他们兼并整合,进一步做强。”周伟表示。除了去产能,兴业银行积极支持过剩产业中优势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充分发挥多牌照综合化经营的优势,加强金融创新和业务联动,降低此类企业融资成本。兴业银行与全资子公司兴业租赁合作,借助融资租赁成本低、运作周期短的优势,为兖矿集团办理融资租赁业务13亿元,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其财务成本。同时,该行大力发展投行业务、贸易融资、保险直投等业务,累计为山西省煤炭企业承销债务融资工具418亿元,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共为七大煤业发行债券5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此外,作为国内绿色金融领军者,兴业银行将绿色金融理念、项目评价标准、方法贯穿到业务发展和化解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的全过程,对于产能过剩行业在安全生产、环保、能耗等方面设定准入标准,优选符合绿色金融要求的企业主体,支持节能环保项目,积极促进低端落后产能逐步向高端、先进、绿色产能转变。截至10月末,该行绿色融资余额达4630亿元。
去产能非一蹴而就,任重而道远。作为市场化程度高的商业银行,兴业银行认为,一方面要加强与各级政府、企业沟通协调,甄别存量客户的风险程度,按照一例一策、分类管理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债务处置策略,稳步有序的推动去产能,另一方面也要防范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才能实现银政企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