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破除银行业垄断是中国金融改革当务之急
北京4月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为您评说,银行业赚钱太容易,破除垄断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马光远:4月1号到3号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到广西福建等地调研,谈到企业融资问题时他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就是少数几大家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只能到它那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我们现在所以解决民营资本介入金融,根本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这个思想。
这个话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嘴里说出来,我们感觉到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从上个月温州金融综合试验区的改革到今天明确的讲银行业获得利润太容易,要打破垄断,并且特别强调中央已经统一了思想。
一方面表明我们整个金融业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深水区,另一方面改革的问题,要真正打破垄断的话,没有中央层面的统一的部署非常难。所以我们看到温总理最后讲到说,要让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本质上就是要打破垄断,他特别强调温州试点的有些成功经验要全国推广。
在经历很长时间的金融改革的停滞以后,以温州的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启动为起点,中国的金融启动了改革的步伐,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每一步的是千头万绪,比如民间金融的合法化问题,利率市场化问题,打破垄断问题等等都是急需破解的重大的命题。就目前来讲,金融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和核心的话题仍然是如何打破垄断的问题。
以温家宝所言的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银行业的现实而言,金融垄断导致了无法回避的恶果,一个是银行业的巨额利润,根据上个月出炉的上市银行数据,我们看到2011年工、建、中、农、交五大银行的净利润总额达到6800多亿,平均每天赚18个多亿,五大行的利润年增在20%以上,这五大行的利润总额占到了中国全部银行业利润的65%以上。在实体经济非常萎靡的情况下,银行业的巨额利润事实上意味着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要大大的增加。
第二个恶果是金融短缺,这么多年银行业垄断的结果造成了金融机构非常少。以中国和美国两国金融的数据为例,目前中国的GDP是美国的40%多,但在美国以银行命名的机构有8500多家,而在我们国家成为银行的机构只有300多家,美国是我们的30多倍。中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城镇银行现在不到20家,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更是面临吸纳存款等等的资本金障碍,也就是中国金融机构总体上垄断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数量本身就不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金融短缺的情况下,大银行的稀缺的金融资源只能选择大企业大客户,而绝对不会流到中小企业的田里面去,这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根本性的体制性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要真正改变中国银行业,凭垄断地位赚钱的非常容易的这么一个正常状况,我们想唯一的路径就是打破垄断,降低银行业进入的门槛,让民间资本可以合法的进入银行业,同时通过引导民间金融的合法化,改变中国银行业目前的集中和垄断的局面。目前我认为是中国银行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如果大量的金融机构降低金融业的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即使发现一些风险,我想中国金融业的现状,也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如果错过这么一个最好的时期,如果中国银行业的改革真的开始告别靠存贷差来吃饭,未来一旦利率市场化推动的话,银行的利率空间大大降低,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来打破垄断,再来开放金融业,恐怕又会面临很多很多的阻碍和困难。
其实近两年高层一直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那么金融如果要服务实体经济的话,应该自身形成一个比较完美的能够给实体经济的大中小微企业等等服务的一个无缝隙的结构,比如大银行为大企业服务,小额贷款公司为小企业、微型企业服务,而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为中型企业服务。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整个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就是大银行围绕大企业去服务,而99%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根本和金融机构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整个的这种垄断造成的银行业的这种结构本身,并不能服务于实体经济,更不能服务于占企业数量达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唯一的路径就是打破垄断,放开民间金融,让中国银行业的数量多起来,让利润降下去,让整个它的这种结构能够真正的回归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正规的路径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