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金融为民初心 于变局中开新局——访郑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天宇
2018年9月19日,郑州银行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继2015年底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后,郑州银行开创了全国城商行“A+H”上市的先河。前行的道路崎岖,但奋进的脚步坚定,郑州银行经历了转型的考验、改革的砥砺,在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征途上一往无前。在郑州银行在深交所上市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郑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天宇。
《金融时报》记者:郑州银行在深市上市后,从有关信息披露看,不良资产风险开始有所暴露,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郑州银行采取的措施。
王天宇:我们严格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和规则来对外公布各项经营指标,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绝不隐瞒、绝不“掺水”,以“诚信”立身,敢于揭短,勇于正视自己的问题。
“知耻近乎勇”。对于发展中的“阵痛”,郑州银行进行了深刻反思。从宏观层面来看,近年来,郑州银行和众多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样经历了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利率市场化提速,金融脱媒加剧,以及金融科技冲击等众多因素,让郑州银行面临着新的挑战。从我们自身来看,郑州银行因逆周期思维不足、对经济形势预判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问题,风控、创新、队伍建设、产品研发、机构管理等能力建设并未跟上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最终导致经营管理中的矛盾日益显现。这其中,有规模快速扩张与资产质量下降的矛盾,有信贷规模增长与不良贷款攀升的矛盾,还有风控要求趋严与内控水平有待提升的矛盾,郑州银行不可避免地迎来“战略重塑”时刻。
2019年,郑州银行在审时度势后逐渐掌握信用风险管理的主动权,针对性制定风险资产管理方案和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以及风险资产管理专项激励方案,层层分解任务,严格督导考核,开展风险资产管理包干制,综合运用专职人员清收、AI智能机器人催收、互联网催收平台催收、司法催收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以期逐步将不良贷款率压降到合理的水平之上。这一系列措施也成为了我们破釜沉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开山之举。
《金融时报》记者:从郑州银行近期披露的半年报来看,主要经营指标全面优化。请问郑州银行是如何打赢这场经营发展的“翻身仗”?
王天宇:面对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不断深化的改革趋势,郑州银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主动摒弃速度情结、规模情结,不断加快转型发展,并逐步形成“123456”的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并将其作为2020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全行经营工作的战略遵循。
“123456”指导思想即“一个中心”,围绕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两个坚持”,坚持稳健经营、转型提升;“三字战略”,推进风险再控制、能力再提升、特色再聚焦,强化人才、科技、制度支撑,抓好产品创新、轻资本转型、数字化应用,进一步稳利润增长、稳不良贷款率、稳特色业务;“四字战术”,打好存款保卫战、不良歼灭战、乱象扫荡战、思想解放战,坚持负债和资产端的“四做四不做”,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五个关系”,处理好资本占用“重”与“轻”的关系,期限匹配“长”与“短”的关系,负债成本“高”与“低”的关系,风险收益“大”与“小”的关系,利润增长“快”与“慢”的关系;“六大指标”,紧盯净利润增幅、不良贷款率、存款日均、净息差、风险资产占表内资产比、中间业务净收入六大指标,立标尺、强考核、见实绩,推动全行由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
从今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我们的改革之路方向是正确的,我们也在全行上下凝聚了共识。依靠重资本消耗换取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已经走到尽头,唯有轻资本业务转型,才是解决资本稀缺问题的必由之路。对于郑州银行来说,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参考,需要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但这却是“百年郑银”征程上的一道“必答题”,郑州银行相信,在高质量发展的诸多要求中,轻资本转型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只有牢牢抓好,才能更好推进、真正实现郑州银行的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在助力疫情防控,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郑州银行是如何行动的?
王天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郑州银行快速反应,相继出台多项便民惠企举措,在减免特殊时期资金划转手续费、向疫区捐款资金汇划、小微企业授信展期等方面一路“绿灯”;驰援一线,全行上下累计向郑州慈善总会、医院、社区等重要防疫单位捐款捐物达910万元;发起无偿献血活动,献血量总计37200毫升;减免特殊时期服务收费,凡是与疫情有关的汇划款,特别是相关的捐赠款项、财政拨款、物资购置款项等跨行业务,给予手续费减免;对于受到疫情影响逾期还款的小微企业客户,经核实后,采取征信保护措施;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的信贷资金需求,确保疫情期间金融“活水”不断流。
作为植根郑州的金融“豫军”代表,郑州银行紧跟时势,守初心、担使命;紧盯目标,育新机、开新局,努力在融入地方经济、服务省市开放发展中彰显更大作为。
基于“精品市民银行”特色定位,郑州银行先后与省内12家地市、区县政府深化合作,助力省市建设,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围绕郑州市“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建设规划,累计投放贷款11000亿元,支持了郑州地铁、郑州四环线、龙湖金融中心、港区国际贸易服务中心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及企业。
以公路、机场、地铁、高铁等重点项目为突破口,郑州银行不断推动完善交通设施硬件布局,在区域建设和环境提升等方面加大信贷投放,2019年,社会基础设施类建设主体或项目实施金额约24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34.32亿元。近年来,郑州银行也不断加大对科技、文创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通过深化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增强大数据运用能力,设立科技专营支行,组建科技专业团队,为科创型企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激活郑州市的创新活力。同时积极参与省市历史文化片区等专项项目建设,巩固城市环境治理成果,构建郑州特色风貌。截至2020年6月末,郑州银行在风景区管理、旅游饭店、文化艺术创作等行业企业贷款余额29.4亿元。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郑州银行切实提升政治站位,逐步明确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创新金融支持举措,守护生态底色。在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郑州银行积极配置金融资源、释放金融活水,为黄河地标性建设行动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为黄河滩区建设项目负责单位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0年6月末,郑州银行在黄河水污染处理、生态环境治理等相关领域贷款余额近10亿元,为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提供贷款5000万元。在金融支持沿黄地区经济发展方面,郑州银行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节作用,稳步退出“两高一剩”行业金融资源占用,优化黄河流域产业开发布局,科学引导黄河流域产业绿色转型,精准促进黄河流域产业升级调整;并有效利用“五朵云”商贸物流科技平台、中国商贸物流银行联盟等优质资源,为省内先进制造企业、物流龙头企业供应链提供上下游“一揽子”金融服务,充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做好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沿线经济增长、黄河精神传承创新等目标的重要支撑。
“于危机之中育新机,于变局之中开新局”。当前,郑州银行正在制定新的五年战略发展规划,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领先银行”是规划的核心内容。未来五年,郑州银行将在“123456”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的指引下,通过深化轻资本转型、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强化人才与制度配套,实现规模、盈利、风险的平衡发展,推动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原出彩、中部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金融时报 通讯员: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