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国开行助学贷款实现全程无纸化操作
一个章、一页纸,多种便捷还款渠道
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长徐飞
10月11日,第10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郑召开,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长徐飞以“开发性金融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国开行百亿助学贷款帮百余万河南学子圆大学梦”为主题,介绍了该行支持河南省助学贷款工作的有关情况。一同参与本次发布会的还有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客户三处处长普浩。
倪子 乔艺芳 彭鑫
累计发放助学贷款 116.5亿元
“顺利拿到国开行助学贷款,再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学费问题了。”商水县小李的父亲激动地说,“资助中心的老师得知俺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专门打电话问我们是否需要助学贷款,最初想着手续很麻烦,谁想到电子化办公就是快,5分钟就办好了。”
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无疑是治本之举。其中,助学贷款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2016年5月,国开行成立了扶贫金融事业部,按照总行“教育资助到人”的思路,联合省、市、县各级助学贷款资助中心加大对贫困学子的支持力度,“应贷尽贷”。
截至2017年9月底,国开行河南省分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16.5亿元,贷款余额59.43亿元,累计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3.47万人、196.78万人次,占全国受理金额和人数的10%,覆盖了158个行政区县和122所高校。
助学贷款合同电子化受理全覆盖
由于单笔贷款金额小、成本高、收益低,助学贷款陆续进入还款期时违约率较高,助学贷款在开展初期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9月,河南省高校助学贷款招标流标,面临停办的局面。对此,国开行迎难而上,在银监会的支持下,选择在人口大省河南省试水开展助学贷款业务。
经过反复论证,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建立省资助中心和高校/市县两级受托管理平台,同时建立起风险分担和激励机制,变银行独自承担日常工作为银行、省资助中心、高校/市县资助中心合理分工、共同负责,有效防范和控制了风险。这种做法被称为“河南模式”,目前已在全国推广。
10余年来,国开行河南省分行不断完善贷款政策、简化贷款流程。每笔贷款额度从6000元到12000元,贷款期限从6年到最长不超过20年,申请资料从多项到只需盖一个章,借款合同从14页到一页A4纸,还款从银行卡到支付宝、POS机实时自助操作,将预科生和就读科研院所、党校等单位的学生纳入贷款对象范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低保户的学生和高中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直接开通“绿色通道”,全省158个行政区县实现助学贷款合同电子化受理全覆盖。
今年将在河南发放贷款近30亿元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国开行河南省分行还联合省教育厅多次召开培训会,先后下发10多项业务制度和文件,确保助学贷款政策能够快速传递到市县并有章可循。2013年起,每年联合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举办“河南省家庭贫困毕业生就业专场双选会”,每年吸引约600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12000个工作岗位,500人达成初步签约意向,帮助优秀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
为保证助学贷款放得出、收得回,国开行河南省分行联合省教育厅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演讲、辩论、校园短剧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校园行”活动;每年开展“两节课”活动,分发《助学贷款借款学生手册》,教会学生如何还款;组织基层老师通过拨打电话、QQ、家访等方式,提醒学生按时还款;寄送挂号信或律师函,警告恶意拖欠学生及时清偿;公布高校、分行经办人员电话和95593服务热线,方便学生、家长咨询投诉。
今年以来,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已经为41.5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合同总金额27.02亿元,高校助学贷款受理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预计今年助学贷款总受理人数48万人,贷款金额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