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单 “科技研发贷 + 保险” 落地河南 浦发银行以 “保贷联动” 破解医药研发融资困局
河南正加速向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科技创新策源地、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 迈进,科创企业对精准金融服务的渴求日益迫切。近日,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成功办结河南省首单 “科技研发贷 + 科技研发险” 业务,以金融创新实践为科创企业 “融资难、风险高” 的痛点破题,为河南医学科技突破与生物医药产业升级注入金融动能。
直击科创企业 “成长烦恼”,金融创新锚定国家战略方向
科技型企业,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但长期以来,“轻资产、高风险、长周期” 的行业特性,让这类企业深陷融资困境:一方面,其核心价值集中在知识产权与研发能力,缺乏银行传统信贷认可的固定资产抵押物;另一方面,持续的研发投入、漫长的成果转化周期,叠加研发失败、专利侵权等不确定性,让企业面临 “投入大、回收慢、风险高” 的三重压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前针对科创企业的风险缓释工具相对单一,银行往往独自承担信贷风险,市场化的风险共担机制存在空白。这一现状既制约了金融机构服务科创企业的积极性,也让不少潜力项目因资金断档错失发展机遇。
作为深耕科技金融的标杆银行,浦发银行早已将科技金融纳入战略主赛道。浦发银行郑州分行主要负责人表示,银行正构建 “股、债、贷、保、孵、撮、联” 七位一体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模式 —— 通过联动政府机构、高校院所、投资基金、行业龙头等多方主体,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生态圈。“我们要做科技企业的‘成长伙伴’,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要成为连接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纽带,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技研发全流程。”
“保贷联动” 首单落地,为创新药研发注入 “金融强心剂”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 “新型恶性肿瘤靶向(创新)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 近期传来捷报:其核心成果 ——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STAT3 靶点抑制剂 RDc001 片,成功拿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这一突破意味着我国在恶性肿瘤靶向治疗领域有望增添 “中国造” 新武器,而研发主体锐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却迎来新挑战 —— 创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阶段需持续 3 年,期间需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病例招募、数据监测、多中心试验等,而尚未形成规模化营收的企业,正面临阶段性资金链承压的难题。
“研发不能停,资金不能断。” 这是锐达医药在临床试验阶段的核心诉求。得知企业困境后,浦发银行郑州分行迅速组建由科技金融专家、医药行业分析师、风控骨干组成的专项服务小组,深入企业实验室、研发车间调研。小组成员不仅吃透了 STAT3 靶点抑制剂的技术路径、临床试验关键节点,更精准测算出三年周期内的资金需求曲线,最终量身定制了一套 “风险共担 + 长期授信” 的解决方案。
方案的核心在于 “双向赋能”:一方面,针对企业 3 年临床试验周期,浦发银行郑州分行提供 500 万元、期限 3 年的 “科技研发贷”,贷款期限与研发周期高度匹配,避免企业因短期还款压力中断研发;另一方面,联合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为企业的研发专用设备、核心专利技术投保 “科技研发险”,覆盖研发失败、专利侵权等潜在风险,通过保险工具将银行信贷风险有效分散,形成 “银行放贷、保险兜底、企业安心研发” 的良性闭环。
模式可复制推广,科技金融生态持续扩容
这单业务的落地,不仅为锐达医药的创新药研发按下 “加速键”,更创下多个 “首次”:它是河南省首次将信贷与保险工具结合服务医药研发的尝试,首次实现科创企业研发风险的市场化分散,也首次验证了 “轻资产科创企业可通过技术价值获得长期信贷” 的可行性。
“这不是孤例,而是可复制的范本。”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三方面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在模式推广上,总结首单经验优化风控模型,年内将 “科技研发贷 + 保险” 模式覆盖至省内 10 家以上重点医药研发企业;在风险保障上,除现有研发设备、专利保险外,将联合保险机构开发 “研发中断险”“临床试验责任险”,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护网;在产品体系上,针对科创企业 “初创期缺资金、成长期需扩张、成熟期要上市” 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完善从种子轮融资对接、到知识产权质押贷、再到 Pre-IPO 辅导的全链条服务,让金融服务与企业成长同频共振。
从破解一家企业的融资困局,到搭建一套可持续的服务体系,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的探索正为河南科创金融生态注入新活力。随着 “保贷联动” 等创新模式的推广,更多医药研发企业将摆脱资金束缚,加速从 “实验室” 走向 “大市场”,为河南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