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理财产品暗藏陷阱 产品收益莫名蒸发
随着物价居高不下,普通投资者寄望于理财产品能够跑赢CPI,纷纷购买了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但《金融投资报》记者经过连日来的调查和梳理发现:不少银行工作人员强推网银、捆绑销售理财产品、隐瞒投资风险、推销信用卡、售卖基金……生硬推销、死缠烂打,让市民感叹银行业务员卖产品为啥比保险推销员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调查中《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不少银行业务员为实现销售,采用各种手段诱使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基金、保险等,及至产品出现亏损消费者才发觉,而往往因为销售时银行员工的“承诺”多为口头,难以留存证据,不少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理财经理是“大忽悠”?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某银行的“理财建议”下,77岁的林老太原打算用作存款的数十万元先后“变脸”成了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最为离奇的是,银行“忽悠”老太太购买的投资连结险,不仅毫无保底,且投保年龄竟是“出生满60天至65周岁”!
据悉,银行客户经理游说林老太将储蓄的48万多购买了41.7万的基金和5万元的分红险。此后半年,银行“帮”老太太赎回41.7万基金,转而再次购买了43.5万保险。至此,老太太在银行共持有48.5万元的保险。而这些资金都被投入偏股型账户,由于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林老太投入的48.5万缩水至29.47万元!
其实,这种问题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金融投资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银行内的工作人员借着银行的公信力,很容易得到储户的信任。不管是理财经理或是保险推销人员,都更能打动储户。特别是,中老年投资者更愿意听信他们推荐的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
记者在少陵路某银行网点看到,一名中年人正在柜台办理存款业务。当银行工作人员发现他有20万存款时,旁边走过来一个理财顾问,热心地向他推荐:“反正这笔款暂时不用,不妨买一款理财产品,时间不长,只需要3个月,就能得到5%的回报。”见中年男子有点心动,理财经理开始大肆推介该款理财产品,一直强调5%的预期收益率一年就是1万,如果不买,这款产品明天就会售完等等。记者发现,该男子还未来得及看产品的细则,就在“半推半就”下签了认购合同。
据了解,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热销,部分银行网点里最基本的存储业务的资源反而被理财产品占有。在银行排队办理存储业务时,经常会受到理财顾问的“骚扰”,而像因客户购买理财产品而插队的情况居然被银行所允许。
产品莫名蒸发近1%收益
由于银监会并未对理财产品的收费明文规定,银行通常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价。《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部分银行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并未写明收取手续费的额度和方式,而是直接在未告知投资者的情况下,自行扣除该类费用。
上一篇:19家上市公司掷44亿买银行理财品 风险不容忽视
下一篇:浦发银行推出“同享盈”女性专属理财产品
相关新闻
- ·兴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首只ESG理财产品2020-09-18
- ·“建行杯”2020中华轩辕黄河徒步赛新闻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在河南饭店盛大举行2020-09-09
- ·打破“刚兑”!银行理财发力转型——对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产品转型现状的调查2020-08-17
- ·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 兴银理财推出首款养老理财产品2020-04-10
- ·一封来自社区的表扬信:金水建行“蓝马甲”志愿先锋队温暖郑州20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