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首批试点银行运行良好
首批试点民营银行开业一年多来,总体上发展健康平稳,差异化经营思路也逐渐明晰。随着民营银行进入常态化设立阶段,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坚持特色化经营,发力金融服务薄弱领域
近日,浙江网商银行在成立一周年之际,对外宣布启动绿色金融计划,通过互联网渠道技术以及信贷贴息补助等方式,面向农村引导用户关注环境,协调农村经济和生态的同步发展。
包括网商银行在内,5家首批试点民营银行开业一年多来,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达959.41亿元,较年初增加165.09亿元,增幅20.78%。其中,各项贷款余额356.48亿元,较年初增加120.45亿元,增幅51.03%。各项存款余额222.51亿元,较年初增加23.09亿元,增幅11.58%。
首批试点银行运行良好
“5家首批试点民营银行总体上发展健康平稳,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定位为互联网银行,尝试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创新产品和服务;上海华瑞银行定位‘三个服务’,即‘服务小微大众、服务科技创新、服务自贸改革’,并将科技金融作为重要努力方向;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为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了普惠性金融服务。”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看来,这5家民营银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既脚踏实地,又积极创新,差异化的经营思路逐渐明晰。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犹存,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5家试点民营银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与传统银行相比,试点银行的规模都不算太大,注册资本金都很小,按照资本金的规模,能支撑的资产业务是有限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因为5家试点民营银行都是刚开业,还有很多业务不能全部开展,比如零售业务、信用卡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等,都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后才能申请业务牌照。在业务发展受限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取得现有成绩是很不错的。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发展民营银行的目的就是从供给侧增加金融供给,弥补普惠金融的短板。民营银行通过差异化和特色化经营,满足特定行业、客户的金融需求。“首批试点民营银行总体发展良好,较好地结合了所处地域、股东结构的优势,探索出一条与传统银行不同的发展道路”。
市场期待更多创新
在5家首批试点民营银行中,浙江网商银行和深圳微众银行的发展尤为引人关注。“这两家银行作为互联网银行的探路者,给了市场和民众更多期待。”温彬表示,长期以来,传统银行奉行“网点为王”,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革,金融需求更多地衍生自场景,这给传统银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互联网银行快速发展带来想象空间。
“相比另外3家试点民营银行,这两家互联网银行的银行业务发展受到更多限制。因为这两家银行没有柜台和网点,在刚开始时,包括支付结算等在内的业务都是不能开展的。这就极大限制了业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曾刚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民营银行由于体量较小、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试错成本较低,市场寄予了不少希望。“只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实现市场化经营,实现‘民资’+‘民营’的实质性结合,才能打造出真正的民营银行。”董希淼说。
随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和试点民营银行的顺利展业,民营银行已进入常态化设立阶段。董希淼表示,银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对于行业的新进入者,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走出一条独有的发展道路,生存压力会比较大。
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如何获得发展空间?在温彬看来,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只要找准战略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经营,就能获得发展空间。不过,也要高度重视当前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不少行业和企业面临发展的困难,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信用风险上升,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明显;二是利率市场化,银行利差日趋收窄,如何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关系到能否持续稳健发展;三是资本约束,短期内制约了民营银行的发展空间。
对于民营银行接下来的发展,不少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银行、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等都可能是未来民营银行发展的重点。“互联网银行前景广阔。电商、IT企业等进入银行领域,可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用新思维创造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具有巨大潜力。”温彬说。
此外,专家认为,民营银行应定位在“三农”、小微和社区等,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创新信贷文化,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主导作用。董希淼认为,民营银行的意义,在于改变目前银行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填补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无法或无力顾及的市场,从而优化和完善金融体系、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经济日报记者 钱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