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校园贷主打低利率 算上不良率还咋赚钱?
摘要:目前,校园贷“正规军”渐成规模,区别于此前部分“校园贷”违规开展变相高利贷,银行系校园贷产品都打出了“低息”牌。不过,低利率如何扛住高不良?把控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重启校园贷必须爬过的坎。银行找到的一种解决办法,就是与学校加强联系、扎根校园。
低利率如何扛住高不良?把控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重启校园贷必须爬过的坎。
银行找到的一种解决办法,就是与学校加强联系、扎根校园。中国银行也采用与高校深度合作模式,由高校和银行共同审核学生借贷需求。
不仅如此,在贷后管理上,商业银行也更多地引入了高校力量。广东建行个金部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数据模型监管提前预警。
“如果贷款消费情况要被学校掌握,就不会去申请相关贷款了”,多名广东高校的大学生日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和青岛银行等均已推出校园贷产品,这些银行如何做好针对学生贷款的风控引发关注。
“我们与高校合作,依托于原有的校园银行体系,经过该体系培训合格的客户才给予准入第一轮筛选”,广东建行个金部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另据南都记者了解,在贷后管理上,商业银行也更多地引入了高校力量。
银行:
各出奇招抢占校园贷市场
学生的消费需求一直存在。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了4524亿元,同比增长4 .7%;不仅如此,庞大的在校大学生基数奠定了大学生千亿元量级的消费规模,预计到2019年,大学生消费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日前,多名广东高校的大学生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购买电脑、手机等一些电子产品以及旅游时,会有借款需求。华南理工一名大三学生表示,“因为一方面感觉自己长大了不适合再向父母要太多生活费,但又希望有一些其他的大项开支,所以确实存在这种需求”。
大学生信贷消费需求的存在,已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但又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如何妥善引导大学生信贷消费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此前由于银行“正规军”的缺席,校园贷市场经历野蛮生长、乱象丛生。新上任的银监会主要负责人前不久曾对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进行反思,并要求“把正门打开”,研究如何让银行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服务。
“这次在整体收缩的大环境下,对校园贷开正门,唯一的解释就是无论监管层面还是从业机构层面都意识到,校园贷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需求量还很大,以至于不开正门便不能堵偏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指出。
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校园贷“正规军”渐成规模,目前各家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推出针对大学生的信用消费贷款产品,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是其中的代表;二是推出大学生专属信用卡,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等选择了这一产品路径。
风控:
低利率如何扛住高不良?
区别于此前部分“校园贷”违规开展变相高利贷,银行系校园贷产品都打出了“低息”牌。其中,建行相关产品的年利率5.6%,青岛银行校园贷年利率5 .22%,甚至低于信用卡的日息万分之五(年化18%)的利率水平。
对此,广东建行个人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坦言,是在用成本价在为大学生提供信贷产品服务。
然而,大学生信贷产品的一大难题就在于在校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缺少可抵押的资产,因此不良率高企。一项数据显示,大学生信用卡2009年底被叫停时的不良率高达4%,高于行业信用卡平均不良率2.83%。
低利率如何扛住高不良?把控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重启校园贷必须爬过的坎。
银行找到的一种解决办法,就是与学校加强联系、扎根校园。中国银行也采用与高校深度合作模式,由高校和银行共同审核学生借贷需求,校方可以及时掌握和引导学生借贷行为。
不仅如此,在贷后管理上,商业银行也更多地引入了高校力量。广东建行个金部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数据模型监管提前预警,如果出现异常行为将第一时间联系到校园银行、学校跟踪了解,并尽力协助、督促学生按时还款。
在风控的做法上,工行另辟蹊径,引入了互联网分期电商合作,用户需要经过两道风控体系的审核才能获得信用额度,首先是合作机构的互联网金融风控引擎,其次是工商银行风控体系的二次审核。
学者:
银行和持牌公司将成校园贷主流
工、中、建等银行进军校园贷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银行发力校园贷也必须有所获利才具备商业可持续性。
那银行是否能够盈利呢?对此,某股份制银行广州个贷部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表面上的利差是可以赚的,不过如果算上不良率的话就不一定了,“如果违约概率达到3个点 ,肯 定要亏的”。
薛洪言向南都记者表示,对商业银行来说,校园贷的高风险特征并无本质性变化,在利率上做不到收益覆盖风险,只能在客群选择上下功夫,只做最优质的客群,所以业务量不大。
低利率“限制”了盈利,严风控“管住”了规模,不仅如此,由于银行推出校园贷产品的时间比较短,尚处在部分高校试点阶段,银行系校园贷还面临认知度、产品推广等种种难题。
部分商业银行采取与高效深度合作的风控模式,要求高校与银行联合审核贷款,同样挑战着学生客户的接受度。
一名受访的大学生告诉南都记者,贷款就是因为不想让家长父母知道,银行系的校园贷产品可能比较适合教育相关的消费,比如报名费比较高的考试或者培训课程等,而普通消费(如电子产品、衣服饰品等)则不会考虑使用这种产品。
尽管前路崎岖,然而,银行“正规军”入场校园贷的作用毋庸置疑。
“目前商业银行入场更多是在响应监管号召,体现正规金融机构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向南都记者表示,但看好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和合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成为校园贷市场的主流,为大学生提供合规消费信贷服务。
不仅如此,薛洪言也指出,银行系与电商系各有成本优势和场景优势,未来是竞争还是合作,还大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