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上市潮来袭 证监会严审不良率
2017年银行股上市寥寥,但在2018年年初,证监会网站连续发布了多家银行招股说明书,一大波银行正在上市的路上。据此,2018年将成为银行密集上市的“大年”。
1月16日,证监会官方网站更新了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招股说明书,状态为预披露。在此前的1月9日和10日,青岛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苏州银行、哈尔滨银行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上市申报状态变为预披露更新,加上此前的长沙银行和郑州银行两家,这8家中小银行的进度最快。
目前候场IPO的银行多达17家银行,创下了近两年来的排队新高。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这17家银行中,除了浙商银行之外,其余均为地方性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资产规模较小;一部分为首次IPO,一些则为H股上市后回归A股。
2018年有望成为银行密集上市之年。“证监会不太可能会让这些银行一起上市,会有一定的调剂,综合多类型、多地区的企业,会控制银行过会的数量。”广州一私募执行董事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比如有三家山东的银行打算上市,但不可能一起放行。
多数为农商行或城商行
刚进入2018年,证监会官网上,银行成为焦点。在短短的半个月左右时间里,多个地方性银行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或状态。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7家银行处于A股IPO排队名单之中,这较2016年年末的11家银行有了较大幅度的扩军。
具体来看,目前处于“预先披露更新”状态的排队银行已高达8家银行,分别是绍兴瑞丰农商行、郑州银行、长沙银行、苏州银行、青岛银行、哈尔滨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以及青岛农商行。而在去年年末,处于这一状态的银行仅有两家。
此外,浙商银行、西安银行、徽商银行、兰州银行、江苏紫金农商行为“已反馈”状态,厦门银行、厦门农商行、江苏大丰农商行和重庆农商行为“已受理”状态。
根据最新的招股说明书内容,哈尔滨银行拟发行36.66亿股A股,排第一;苏州银行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青岛银行发行不超过10亿股A股。
从资产规模看,已实现H股上市的哈尔滨银行遥遥领先,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5469.27亿元,是排队银行中最高的;苏州银行与青岛银行的总资产则相差无几,分别以2900.15亿元和2819.76亿元紧随其后。另外,几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则较少,总资产均未超过2000亿元。
在净利润指标上,哈尔滨银行同样居首位,该行201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6.89亿元,另一家H股上市银行青岛银行则排名第二,2017年前6个月共实现净利润12.79亿元。
“与已经在H股上市的银行相比,其他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各个方面都是落后的,在上市的竞争过程中,就看证监会怎么平衡和考量。在上市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地方性银行有没有必要这么快在A股上市,这涉及资源分配的问题。”华南一股份制银行分行副行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资产质量的对比中,农商行资产质量一般要比城商行差。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前三名均为农商行,其中,青岛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93%,江苏紫金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89%,瑞丰农商行不良贷款比率为1.73%,而其余几家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则在1.15%-1.69%之间。
资本充足率承压
回顾银行IPO2016年前的历史,国有四大行于2006-2010年在A股完成上市,募集资金规模在200亿元以上,此后长达六年无银行IPO。2010年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相继上市成功后,时隔六年都没有银行登陆A股市场。一部分银行忍受不了焦急的等待,转而登陆H股市场。
2016年,银行A股IPO重启后,一时间,多家银行蜂拥至A股市场,而苏南地区成为多家农商行上市的聚集地。2016年中小银行迎来久违的密集“上市潮”。
与2016年9家银行的过会数量相比,2017年则表现乏力,成都银行是2017年唯一过会的拟上市银行。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2017年主要是满足非金融企业的IPO需要,金融企业IPO安排可能会滞后,相信市场走好后,金融企业才能集中IPO。
“A股市场重点解决堰塞湖的问题,一些农商行城商行已经在港股上市,市场不希望他们回来A股抢资源。目前IPO的常态化或者说IPO的扩容是优先满足没有上市的优秀企业的融资需要,像一些在港股挂牌的城商行农商行,目前让他们暂缓也是必要的,因为毕竟他们已经上市了,这样也可以将更多资源给到其他内地企业。”董登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中小银行上市之路并不平坦。哈尔滨银行排队的时间超过两年,大部分银行排队等候的时间也超过一年;成都银行则先后三次遭遇“中止审查”,直到去年4月中旬才再次归队。
徽商银行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上市工作,但在A股市场的排队名单中等待了两年多仍杳无音信,于是在2013年11月转道H股上市;2015年6月,徽商银行再次提交A股上市方案,但股权纷争又让IPO之路戛然而止,直到近期人事调整完成后,才重回IPO序列。
事实上,银行扎堆IPO与资本充足率快速下滑不无关系。特别是在监管政策趋严的情况下,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进一步承压,这也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业务开展情况。
据郑州银行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跌至8.61%,距离监管红线仅有0.11个百分点。另据威海银行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7.99%、8.01%、11.13%,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8.5%的监管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威海银行资本充足率各项指标从2014年底开始,均呈现出逐年大幅下滑趋势。
在此背景下,这些拟上市银行在排队过程也通过其他渠道补充资本。比如,青岛银行、郑州银行成功发行12亿美元、11.91亿美元的非累积永续境外优先股;重庆银行也于2017年底完成了7.5亿美元境外优先股的发行。
穆迪此前发布的研报认为,内地中小型银行的集资潮已持续近一年。在资产增长强劲和盈利能力转弱的背景下,这些集资活动将帮助银行补充资本水平,以满足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因此具有正面的信用影响。但是,如果资产增长强劲和盈利能力转弱的情况持续,其资本水平将继续受到挑战。
证监会严格审查
在A股上市也并非易事。这些银行在上市过程中,都遭到了证监会的仔细询问。
据统计,去年以来,成功上市的9家次新银行和过会的成都银行在发审会“面试”环节共被询问39个问题,平均每家银行需要回答近4个问题。10家银行中,贵阳银行被问及的问题最多,共7个;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无锡银行则相对轻松,每家银行只需回答两个大问题,就拿到了A股的“通行证”。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经营情况、资产质量、关联交易等方面。
2017年,IPO发审会对唯一过会的成都银行审核中,对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且高于行业可比公司,以及拨备覆盖率接近行业监管指标进行了问询;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也成为发审会关注的重点;对于理财产品、表外投资等产品的运行情况以及与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是否存在资产互换的情况。
相较于2016年上市的银行,发审会的审核明显趋严。1月18日,深圳一大型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证监会对排队上市银行的材料审查得非常严格,从不良率、股东结构、业务结构等方面都进行了把控,这与证监会这两年对资本市场监管趋严是一致的。
1月9日、10日密集更新的五家拟上市银行反馈意见中,证监会要求披露发行人历史上进行过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补充分析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的具体原因及对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如果不良贷款率高于已上市银行平均水平,需量化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并充分揭示风险。此外,包括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是否存在重大差异。
“上市的黄金期已过,银行业的黄金期也已经过了,通过做大资产负债表的追求利润的扩张方式已经过时了,表外资产也受到严厉的监管。”上述银行副行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对于银行股扎堆上市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近日发文称,“金融类公司具备了内源融资的能力,应该把IPO资源更多地向非金融类公司倾斜。如果不加控制,进入IPO排队的银行数量还会不断增加。除非业务模式有创新的银行外,其他业务同质的银行应该从严控制其IPO,让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快速进入股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