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改善明显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6%
截至目前,26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和一季报已披露完毕。据统计,2017年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万亿元,同比增长4.91%。其中,不少中小银行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季报显示,2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4065.25亿元,同比增长5.6%。
在金融去杠杆政策下,多家上市银行对同业资产和负债进行压降,部分银行主动缩表,上市银行整体资产质量改善明显。券商人士预计,在企业信贷需求平稳及表外持续收缩背景下,今年银行贷款增量规模较2017年有所提升;由于对同业资金来源需求依然存在,银行同业资产规模或与2017年持平。
中小银行成绩靓丽
年报数据显示,五大行去年共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39.05亿元。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860.49亿元,保持全球银行业最好水平。股份行方面,招商银行利润居首,达701.5亿元。增速方面,11家银行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且大多为中小银行,其中成都银行净利同比增长51.64%,增速居首。
一季报显示,12家银行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成都银行、贵阳银行和宁波银行增速分列前三,分别为20.45%、19.96%和19.61%。
净息差方面,除交通银行外,国有大行净息差均实现回升。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2017年中行净息差收入实现10.57%的增长,占整体收入70%左右。息差改善主要得益于市场利率上升以及中行资产负债结构优化。
股份行和中小银行息差也在修复。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谢云霞表示,在严监管背景下,2017年,中小银行借助同业业务实现规模扩张的弯道超车模式受到限制。金融市场短端利率上行抬高同业负债成本,剔除营改增等行业共扰因素,2017年上半年股份行、城商行息差显著收窄。从息差边际变化趋势看,大行在二季度开始触底回升,中小银行企稳节奏略慢,在三四季度开始看到息差环比回升的向好迹象。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年报显示,多家银行资产质量改善,不良实现“双降”。2017年末23家上市银行不良资产率较年初实现下降。其中,农业银行、成都银行、招商银行和常熟银行的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0.56、0.52、0.26和0.26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方面,12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超200%。整体来看,城商行拨备覆盖率保持较高水平,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常熟银行分列前三,分别为493.26%、462.54%和325.93%。宁波银行、常熟银行和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分别较上年末上升141.84、91.1和82.09个百分点。大行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较上年上升17.38、20.72和34.97个百分点。
一季报显示,资产质量改善态势延续。17家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去年末下降,7家保持不变;拨备覆盖率方面,24家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去年末上升,其中8家环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
主动缩表引关注
部分银行资产规模缩表引发关注。年报显示,中信银行资产总额为5.68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27%,为业内首家主动缩表银行。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表示,去年缩表基于三个背景:一是市场利率走高,利差收窄,在此情况下压降了同业资产业务;二是监管新规迭出,中信银行对业务进行了重检;三是长期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少低效益资产甚至零效益资产,需要通过压缩进行调整。数据显示,该行同业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合计减少7002亿元,降幅达44.3%。
张家港行一季报显示,总资产跌回千亿以内,较上年末下降4.68%。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较年初下降47.96%。一季报称,根据市场行情,张家港行适当减少同业投资规模,相应减少同业存放;此外,顺应“去杠杆”,非信贷资产有所压降,负债端发行的同业存单也相应减少发行,到期未续发。
部分银行即便未在总体量上“缩表”,但在同业资产业务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压降。农业银行年报显示,2017年末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减少5681亿元,下降47.2%,主要是由于存放同业合作性款项减少。
中银国际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励雅敏表示,2017年银行生息资产结构变化反映金融去杠杆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为证券投资类资产与同业资产压降,以及信贷类资产比重提升。从负债端来看,去年四季度行业存款增长乏力态势延续,同业负债依然是银行重要资金来源,因此2017年下半年新口径同业负债占比未继续下行,一方面反映部分超标银行基本已达标,无需再压降;另一方面反映银行对同业资金来源的需求依然存在。
展望今年,励雅敏预计,在企业信贷需求平稳及表外持续收缩背景下,银行贷款增量规模较2017年提升,同业资产规模与2017年持平,非标业务规模继续压降但降幅收窄,2018年整体规模增速为7%-8%,仍在下行通道,但增速降幅较2017年边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