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场的蜕变之路在何方
近一两年来,无论是有着“风向标”意味的京沪两地,还是在其他地区,有关古玩城生意萧条的消息时常见诸媒体。可以说,大众近些年所看到的古玩市场,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经营渐行渐远。当商户流失、周转频繁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个行业将何去何从?
北京热情骤降
在北京,各大古玩市场的经营户普遍反映没有生意,全年入不抵出的商户达到80%以上。不少商户甚至萌生了撤店回家的想法,因为他们每天到市场就是喝茶、聊天,根本无效益去承担房租成本……这是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商会会长宋建文所了解到的真实状态。
资深古玩展策展人孙浩博对此也感触颇深,他从2000年开始涉及古玩展会策展,却不曾想到,“有参展意愿的商户逐渐减少,现在做这样的展会,基本就是“赔钱赚吆喝”。”回想前些年古玩市场的火红,古玩城建设的遍地开花,当前的情形确实令不少业内人士感慨——“一年不如一年”。
作为北京古玩城的创始人之一,宋建文是见证中国古玩市场跌宕起伏的岁月亲历者。他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北京的古玩城最火的年代,大概要数2005年前后的十年左右的时间段。“火的突出标志有两个,一是古玩城开一个火一个,招商一点儿都不成问题;二是多数古玩城都有摊位转让费,只是费用有所不同而已。”他同时介绍道,在这段鼎盛时期,古玩艺术品的价格直线上升,平均上升10倍以上;而且,古玩市场的商户营业额大幅度增加,“我们曾在当时粗略统计了一个比较火的古玩市场一年的销售额,有5%的商户收入突破1000万元,最高的突破2000万元。”
而再往前追溯一段时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古玩市场生意很红火,只要是老的东西就能卖。入行也没有什么门槛,只要你愿意做。”孙浩博说。
2000年左右,受国际文物艺术品回流潮的影响,北京的古玩市场交易再创高峰。生意的火爆,一方面让人们看到商机,促进了古玩城数量成倍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年北京第一家古玩城开张,至今当地古玩经营市场已突破50家。另一方面,货源本身是不可能与市场热情的增长速度所匹配的。于是,珠宝、工艺品等门类的商品逐渐占据市场份额。
2012年是生意下滑的一个明显时间节点。就在兆头显现之初,北京地区仍有新兴的古玩市场在新建招商。很快,随着这种征兆的逐年扩散,打造古玩市场“航母”的宣传逐渐隐匿,关门、退铺的消息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今年年初,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多家古玩市场的商户出现“关门潮”。
回忆自己刚入行的经历,孙浩博有些五味杂陈,“最开始几年做古玩展会,大家都能挣到钱。这种势头从2008年、2009年过了顶峰后就开始出现萎缩,2011年左右,展会主办方重心转向珠宝,但没过多久,连珠宝展也不好做了。”
上海遭遇“最冷”
相比之下,上海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对于上海的古玩市场来说,同样是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上半年开始,上海的古玩城整体开始出现萎缩,尽管后来有短时间的回调,但仍不明显。2014年秋天,萎缩的现象开始加剧,如果说当时是“深秋”,到了2015年集体进入“初冬”,那么今年,古玩城面临的无疑是“寒冬”。”上海中福古玩城、中福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坦言。
据了解,当前上海地区的几大古玩城基本都在回缩而不是放量,经营困难的情况也在加剧,比如有企业想转行做古玩城,从去年到今年至今还未开起来;上海另一家古玩城,原本三层的经营场地,古玩经营被压缩到了只剩一层……
“据我预计,上海的一些古玩经营者在经营效益方面,下降幅度或可达到百分之四五十。十多年来,今年算是古玩市场经营最差的一年。”王佳感慨道。
事实上,作为金融、时尚大都会的上海,这些年来古玩市场的发展一直有着自己的“海派特色”,比如高端、时尚、国际化。自2004年上海静安寺珠宝古玩城开张,成为上海市中心第一家专业经营古玩收藏品的大型室内专业商城,迄今,沪上与古玩沾边的市场大概在50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像上海虹桥古玩城这样被视为亚洲最大经营面积的古玩城,也包括上海一些现代化的古玩城逐渐转变为综合功能的场所……这一连串的变化,无疑对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古玩市场一线管理层经验的人士,采访中王佳向中国商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眼中这十来年的变化,他认为,整体情况与北京、西安、洛阳、厦门、郑州等行业发达地区“差不多”。“上海的古玩城的起伏,比较早的时候是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初曾经历过一次低潮,很快在当年又有所回调。”没多久,由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波及,上海的古玩城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整体看来,彼时上海的古玩城退铺率达到了10%以上。”到了当年下半年,古玩城的交易又开始上行,甚至有种突然之间放量的感觉。业内人士分析,这应该是受国家“四万亿计划”的刺激,因为他们注意到,当年古玩城的客户,不少都是企业与企业家。
值得注意的是,拍卖业的红火在2009年也开始呈现,“拍卖的表现不俗对于古玩城来说有一种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2011年下半年。与此同时,媒体舆论宣传收藏、全民关注收藏,把收藏与投资挂起钩来,也一定程度地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王佳分析道。
出路在何方
据记者了解,如今不少古玩市场的主办方,都在绞尽脑汁吸引老商户和优质商户,比如租金打折,或者是“满赠”活动,但即便如此,效果也未必尽如人意。甚至一些有集团公司背景的的古玩市场,已然要靠公司其他业务来“接济”。
“有人认为古玩市场生意差是因为社会送礼减少,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收藏市场各方参与者不择手段的炒作所造成的市场虚热。进一步深究,我认为是市场管理部门的不作为,拿不出一套对症下药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办法。当然,检验这种管理办法的标准不是管死,而是促进促活。再深究,不能不说是古玩市场管理体制有问题。”宋建文指出。
而在王佳看来,造成古玩市场经历“阵痛”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下行压力的不减。“企业家、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是古玩市场的主要客户,因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他们的出手也变得特别谨慎。另外,作为三大投资领域之一,古玩既不是刚性需求,变现也不如房产和股票那样方便,这些都会抑制客户的收藏积极性。”他说。
据悉,当前业内有一个势头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许多古玩市场的商户基于自身经验,开始深刻反思,出现了不少改变的意愿和想法。尽管日子不好过,但在不少从业者的心中,古玩城这样的实体以及这个产业仍有它存在的价值。
事实上,近十年中,中国古玩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蜕变,从繁荣、辉煌到眼下的困境,可以说,转型是业界正面临的迫在眉睫的事。宋建文认为,经营古玩实际是经营古玩文化,把古玩单纯当成商品简单经营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另外,古玩城时代的终止带来的新动向就是理性回归,应该借助当代新科技、新思维进行有创意性的新探索。”
王佳则坚信,市场定位很重要。“我一直认为,不应该把古玩城打造成一个老气横秋的场所,而应该是时尚的“舞台”。同时,借助新媒体的技术,让线上展示和线下体验相结合。”这也一定程度地意味着,古玩城应当打破围绕文物艺术品转圈的局限。“原来不少市场人士把古玩城当成与高端人士打交道的场所,这没有错。但也应该看到,未来的发展要求它符合不同人群的口味,经营者要与时俱进。在多元化的背景下,把古玩城培养成城市文化名片之一,相信就会有出路。”王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