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隽:艺术银行可以成为商业模式吗?
编者按:2017年3月28日,由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主办的《2017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第二届)暨全球艺术银行行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特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教授应邀出席并发表了“艺术银行可以成为商业模式吗?”的主题演讲,就艺术银行的特点以及商业模式进行了探讨。
艺术银行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的私人银行部或者家族办公室面对高净值人群的艺术品财富管理业务。例如,资产配置、慈善捐赠、代际传承等,这类业务是商业行为,可以是一揽子收费或者是按小时来收费的。二是艺术品租赁模式,我今天主要讨论第二种模式,也就是艺术品租赁是否可以成为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一定要在财务上可持续,能够赚钱才能成为商业模式。
艺术银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就其功能来说,艺术银行称为艺术租赁机构更为恰当。艺术银行通常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或政策保障,通过购买本土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将作品租赁给政府机关、企业机构、个人等用于庆典活动、陈列装饰、环境布置等,从而扶持本土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和发展,让艺术走进生活。艺术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定位为公益性质。欧美国家的艺术银行起步较早,最早的艺术银行起源于1972年的加拿大,目前,澳大利亚、英国、挪威等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艺术银行。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艺术银行经过长达十年或者十几年的运营终于实现了盈利。虽然欧美艺术银行盈利之路漫长且艰辛,但是还是在经营上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欧美国家政府的直接支持、艺术消费习惯、美术教育和规范的艺术资产评估体系等环境优势。
虽然在欧美国家具有长期的、较好的美育教育等优势,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单一的艺术品租赁模式在商业上是成熟的。有欧美学者对艺术品市场进行了广泛调查,认为商业的艺术品租赁只在很有限的范围内存在,和汽车和房子的租赁相比,不仅市场很小,而且昂贵的艺术品肯定是被排除在外的,租赁的作品主要是较为便宜的当代艺术作品。在欧洲,大多数艺术品租赁项目接受补贴,艺术品租金低于应有的市场公允价格。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和中国等也都先后成立了艺术银行。台湾地区继韩国之后开设了亚洲地区第二家由政府主导的、较大规模的艺术银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少政府机关、机场、医院和企业租赁了艺术银行的作品。最近十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成立了艺术品租赁的艺术银行。
概括起来,国内外艺术银行有以下共同特点是:
第一、能够自负盈亏的大多是政府主办或者政府直接推动
我们看到,政府以及公共部门艺术品租赁占比份额较大。艺术银行的目的是扶持本土有潜质的年轻艺术家,推动本土原创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倡导美学教育,让艺术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显而易见,艺术银行比较适合政府作为推广和传播文化的公益事业来做。当然,政府出资需要面对着社会和媒体对公平公正性的监督和质疑,这就要求艺术银行采取公开透明的客观标准来确定购买艺术品的标的、数量和价格。
第二、艺术银行的运营需要很强的市场营销和创造收益能力
一般来说,艺术银行人员少而精,大多是艺术、市场和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运营专业高效。艺术银行在推广宣传上,大多采用线上和线下并行的模式,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来提升知名度。例如:主题活动、教育推广、网上社区、沙龙讲座、名人公益等。艺术银行既有政府主导,也有民间商业机构运作。政府先期投入资金,也需要艺术银行自身探索内在的造血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和探索,逐步实现艺术银行的自负盈亏,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政府投资的艺术银行兼具公益和商业的性质,从欧美国家来看,自负盈亏需要较长的时间。
第三、艺术银行多样化经营,延伸范围经济,交叉售卖
艺术银行开发艺术授权、艺术衍生品等商品,利用科技手段将现实与虚拟结合,打造多业态的艺术体验场景。一些艺术银行走进医疗中心,让艺术成为病人减压的精神治疗的一部分。还有艺术银行融入商场,将艺术欣赏与人文体验完美结合,树立创意生活的品牌形象。
伴随着财富积累和消费升级,中国的文化艺术消费市场已经启动。不少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房地产公司、酒吧、酒店公寓等在环境布置上对艺术和设计表现出了需求,良好的环艺设计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对外形象和文化品质,还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艺术品租赁的当代艺术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契合了这些企业的消费,而且也满足了他们定期更新的需求。国内已经有不少艺术机构开始介入和布局。
但是,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完全靠商业运作,目前来讲艺术银行的经营并不容易。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机构无法接受按市场价格租赁艺术品,他们感觉贵;第二是担忧放在公共区域的损坏问题。在中国目前阶段来讲,这种单一的艺术品租赁模式在商业上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就国内来说,艺术银行的发展有几点需要关注:
首先,培育和创造市场需求
艺术消费需求决定了艺术银行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艺术品消费的习惯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需要时间的培养。美术教育不足或在一定程度上的功利心态使很多人只关注物质金钱上的满足,而不在意精神情怀的富有,因此,从长期来看,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艺术启蒙和教育,艺术消费习惯需要时间培育。从短期来说,艺术银行也要不断挖掘、引导和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国外有研究对中国、荷兰和美国的在校大学生做的调查表明,中国90后大学生的美育教育水平并不差。艺术品市场需要着眼未来。
第二,简化租赁手续
大多不愿意交足额押金,签订各种保管协议,承担损坏、偷盗等责任。在欧美市场上,与艺术租赁相配套的艺术品保险、评估和转售等机制较为完善。因此,对于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和信誉良好的个人和机构来说,艺术品租赁可以免押金,通过协议来约束损坏或丢失赔偿责任即可。
第三,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文化消费有助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和修养,境外大多数艺术品租金可以税前列支或者享受退税优惠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机构和个人在庆典活动、元素设计和环境装饰中租借和定期更新艺术品。
虽然国外艺术银行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中国市场较为独特,创新动力强,有很多方面可以探索和尝试。艺术品租赁的市场主要在机构,通过定期化、专业化、定制化和批量化供给,搭建机构、艺术家和作品的信息和交流互动,持续推动艺术教育,丰富艺术银行的产品线和服务链,实现艺术银行、艺术家和租赁机构三方的多赢,逐步形成较好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