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闻铭”VS“文物大省”
韩永进馆长接受“古闻铭”负责人陈枢右的捐赠
展览现场
近日,“传承与保护——山西寺观壁画资料捐赠暨展览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韩永进馆长代表国家图书馆接受了有关山西寺观艺术的作品和资料的捐赠。
为了纪录山西壁画,7年时间,足迹遍布400余所寺庙,带回来了20多万张影像资料,并且将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点的艺术精品复制下来。这些资料在研究美术发展史,特别是中国人物画传承与流变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览发心于传承与保护
山西被公认是“文物大省”,其中仅壁画就有2.5万平米。经山西省文物部门许可,从2011年开始,古闻铭文化传承发展机构团队对山西省部分文化遗存进行了影像采集。
该机构负责人陈枢介绍这次影像采集的缘起:“我们中的一些年轻人,机缘巧合之下在山西一个寺庙看到中国的古代壁画和雕塑,被这些古代艺术精美绝伦的绚丽所震撼。大家惋惜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大多数人甚至连了解的机会都没有。毕竟壁画雕塑这类古代艺术品不同于一般文物,想看到必须要远行。所以,我们组建专业的团队,用最先进的数字采集技术,去当地记录这些瑰宝。7年足迹遍布大小400余所寺庙,带回20多万张影像资料,将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点的艺术精品复制下来。这些资料在研究美术发展史,特别是中国人物画传承与流变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这批采集资料的复制品此次被捐赠给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将更充分发挥这些资料的价值。本次展览的主题为“传承与保护”,陈枢认为捐赠和展览的意义在于“陌生到欣赏就是传承的过程,欣赏到在乎就是保护的开始。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华文明的绚丽与伟大,激起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珍惜与保护。”
精彩来源于坚持与精准
7年的拍摄,2万平方米的寺观高仿真壁画,3年的加工、反复试验,多个行业通力配合,共同促成这次规模大、展品集中的山西寺观艺术暨文献展。“一幅高仿壁画能够完整呈现,依靠设备、技术、材料三方面的力量。”陈枢介绍道。
自2011年开始拍摄山西壁画以来,摄制团队主要采用照相与扫描设备结合的方式摄影。除了有前期高水准的影像器材,最后输出画面的打印机也是非常高端的。此次展览动用幅面宽为3.5米的高精度打印设备,这是国内唯一的较适合于打印壁画的设备。一幅体量巨大的壁画,前期数据采集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但几百幅小图后期拼接成这样的一幅画,则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一幅壁画的数据多的能达到几百GB。
在材料方面,“这些高仿壁画所用底布为纯麻布,系专业人员经过反复试验选定的材料。纯麻布质地强韧、不易损坏,涂上颜料后,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光泽,最接近壁画的原貌。为保证壁画颜色的自然、真实、环保,复制时选择天然油性矿物质颜料,而这些昂贵的材料和颜料本身就用于壁画修复。最终,一幅壁画的构成为纯麻布+聚乙烯材料+颜料图层。这种组合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壁画,还能够保证50到80年内,不会产生肉眼能够看到的褪色,既能呈现较好的画面效果,又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拍摄山西壁画的七年来,摄制团队亲眼看着镜头下恢弘的壁画消失了,珍贵的古建消失了,稀有的国宝消失了。因此,这种能够保存长久的文物高仿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价值。这些精益求精的修复人员,在展览前还在做修补的工作。”材料团队介绍道。
除此之外,这些巨大的壁画,制作出来,悬挂到墙上,布置到展柜里,也是一项极大的工程。据国图方面介绍,“这次展览地点选在国家图书馆北馆区稽古厅、右文厅,本是《文津阁四库全书》所藏地。为了不惊扰四库全书,壁画陈列没有直接接触墙面,而是用铁架将画作架起悬空。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强度。”
珍贵体现于艺术与历史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凇认为,山西现存大量的宋、元、明、清寺观壁画不仅体现着审美艺术,还蕴藏海量的历史信息,为我们解读中国文化的演变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从这些图像上看到新旧观念更迭的痕迹,看到民众的价值观和潜意识。不同的宗教信仰各有指向,有些还相互冲突。在一个不同信仰共存的村社,如何恰当地呈现民众的普遍价值期待?存在一个跨文化、跨宗教、甚至跨时间的文化系统。”
李凇将它们称之为“全民图像”,其主题在不同信仰的人群中能够被普遍认可接受。观念重叠,覆盖全民。这些散落在山西乡村不同时期的寺观壁画连缀起来,就形成了中国文化一个长时段的视觉“连续剧”。可以看出有一些消失了,另一些则长久留存。壁画图像的发展,呈现并促成了文化的沟通和发展。它们既是文化演变史的视觉档案,也是演变进程的推动力量。
文字的记录和执笔者是历代文人和权臣,依据的规则是贵族与精英阶层的价值观,传世的历代书画材料虽然同为精英阶层的文化呈现,几乎都已经被各级博物馆所集纳。而以山西寺观壁画为代表的视觉材料,主要制作者是农村普通民众,代表的是最为普遍的公众价值观,较为稳定的、长时段的价值观,与官方的文字记录系统正好形成错位与互补。以往的历史记录者往往视而不见,造就了历史认识的不完备和偏向。
当然,寺观壁画都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准确、原大的复制品目前是收藏的上佳方式。在现代复制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展示和推广山西壁画,将这类视觉材料的复制品作为重要的历史档案之一收纳其中,与国家的文字、文献档案同样重视,这不仅是对文明材料来源的新认识,更具有重绘历史图景的意义。只有将文字与图像缝合在一起,才能构建更为完整、立体和真切的中华文明大厦。从一个艺术史研究者的角度,李凇表示对这次壁画资料的采集十分感激。
这批捐赠的壁画复制品和档案资料将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稽古厅、右文厅展出至5月24日。其后或许还会举办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