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界的著名父子档 艺术生命力令人赞叹
赵孟頫笔下的马上人物
6月18日是父亲节,常言道“虎父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父亲是儿子最大的榜样,倘若父亲能书善画,儿子耳濡目染之下往往也多才多艺。在中国古代,书画界的“父子档”不胜枚举,这些书画世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令人赞叹。
晋代:王羲之与王献之
书家之圣合称“二王”
琅琊王氏是魏晋时代的名门望族,曾涌现出诸如王羲之、王献之、王廙、王珣、王珉、王昙首、王僧虔等一批杰出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王献之这对父子最为人称道,世人称其为“二王”。
“书圣”王羲之自不必说,其名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后人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有7个儿子,他们皆对书法有一定造诣,其中以“小圣”王献之的成就最高。王献之自幼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同时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似凤舞鸾翔,以纡回钩连为流美,以纵驰放逸为快意,以墨彩飞动为神逸。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王羲之与王献之几无真迹传世。故宫旧藏中,传为王羲之墨迹的有《快雪时晴帖》,传为王献之墨迹的有《中秋贴》。
唐代:李思训与李昭道
画史上著名的父子“将军”
唐代名人李思训有很多身份和头衔,作为皇族,他是唐高祖李渊的侄孙;作为武将,他官至右武卫大将军;作为画家,他被明代董其昌推为山水画“北宗”之祖。李思训善画山水、楼阁、佛道、花木、鸟兽,尤以“金碧山水”著称,其山水画主要师承隋代画家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并加以发展,意境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工整富丽具有装饰味。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幅《江帆楼阁图》,相传为唐代李思训所作。此图描绘游人踏春的景象,作者以俯瞰的角度,将山、树、江水和游人融汇一处,欣欣向荣、万物生发的景色跃然纸上。
李思训在画史上有个绰号叫“大李将军”,他的儿子李昭道则被称为“小李将军”。李昭道继承了李思训的衣钵,也擅长青绿山水,并创海景。李昭道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春山行旅图》和《明皇幸蜀图》,相传为李昭道之作。
宋代:米芾与米友仁
“大小米”各领风骚
米氏父子并称为“大小米”,父亲米芾是“宋四家”之一,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儿子米友仁则以绘画见长,奠定了“米氏云山”的特殊表现方式。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善画枯木竹石;其书法则长于临摹古人,达到乱真程度。在宋代书画名家里,米芾的传世墨迹有一定数量,现为一些博物馆所收藏。如现藏于日本有邻博物馆的《研山铭》手卷,上有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三十九个行书大字:“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蜀素帖》,为米芾38岁时自作各体诗八首,共计71行658字。
“小米”米友仁是米芾的长子,他深得其父真传,其名作《潇湘奇观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图为绍兴五年,米友仁五十岁时创作,整幅图画面峰峦起伏,云雾出没,层林被飘渺的烟霭笼罩,山石和树木都用水墨点成,浑然一体,全然不觉线条及皴擦的痕迹。后幅有米友仁的自识,并有薛义、董其昌等十四家题记,称其“元气淋漓,布境特妙”。
元代:赵孟頫与赵雍
蒙元治下的家学传承
被誉为“元人冠冕”的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赵孟頫的书法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被世人称为“赵体”,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在绘画方面,赵孟頫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与同时期书画家相比,赵孟頫的传世作品比较丰富,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秋郊饮马图》就是赵孟頫的名作。
在元代,赵孟頫的家学传承显得尤为可贵。赵雍是赵孟頫的次子,他继承家学,书、画俱精。史料记载,“赵孟頫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赵雍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挟弹游骑图》为赵雍59岁时所作,画面上有一人一骑、二树及坡地,人物骑黑白相间骏马,回首张望坡上之树,十分生动传神。
明代:文征明与文嘉
“吴门画派”同门父子
“明四家”之一的文征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在绘画方面,文征明博采众长,善于将各家的笔墨、构图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非常重视色彩效果,在中国画的设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明代青绿山水画的新风格。文征明的传世作品数量可观,他的《曲港归舟图》《溪桥策杖图》《枯木疏篁图》等都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征明一生弟子无数,他的三个儿子文彭、文嘉、文台也得其真传,绘画方面以文嘉尤为著名。文嘉是文征明的次子,吴门派代表画家。文嘉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文嘉道:“画得待诏(文征明)一体。”文嘉作品存世颇丰,其作《垂虹亭图》《寒林钟馗图》《秋塘红藕图》《溪山行旅图》等被收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文嘉还特别精于鉴别古书画,为“明一代之冠”,大收藏家项元汴就是他培养出来的。
清代:董邦达与董诰
同朝为官的父子画家
董邦达是清代著名的官员画家,他一生仕途通达,官至工部尚书;其绘画技艺超群,尤以山水画著名。董邦达颇得乾隆皇帝赏识,乾隆曾将其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为“三董”。董邦达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属于“臣字款”的画幅,这些作品就是专门为皇帝所绘。董邦达作品水墨疏淡,设色雅丽,用笔轻柔,擅用枯笔,皴法松秀,重视以烘染来加强干笔勾勒皴擦之韵味,使笔墨浑然一体,文人情趣极浓。
董邦达的儿子董诰在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最终还坐上了太子太傅之位。董氏父子二人在兴趣上也极为相似,皆工书善画,传说,董诰甚至能在一粒芝麻上书“天下太平”四字。董诰幼承家法,乾隆对其有“家法由来山水传”之语,董诰的山水正是沿袭了董邦达的宗法渊源,在此基础上,利用侍从近臣的身份,饱游沃看宫廷丰富的古代名家巨迹,使自己的山水艺术能够上窥宋元经典,遂成一代名手。《清画家诗史》谓董诰“山水禀承家学,秀雅绝尘”,《清代画史增编》亦有“禀承家学,山水绝伦”之语,说明董诰的绘画深受其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