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携资本角力大健康中端
柏可林 摄
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空间在未来十年还会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前景。从投资安全性分析,医疗健康属于最抗周期的行业之一,医疗消费大部分都是刚需,产业门槛高,优秀产品的替代成本也高。
医、药、险形成一个消费闭环,可创造更多商业价值,这似乎成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最佳路径。
近期,记者发现,带有医药背景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同时,保险公司也在加速布局医药领域。尤其是,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中端医疗市场成为了保险公司兵家必争之地。
对此,景旭创投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钱庭栀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十多年,大健康产业已经从一个防御性的板块,进入到进攻性的板块。可以预见,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在未来3至5年仍会持续火热。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对投资机构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药企险企互抛“橄榄枝”
3月1日晚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山东步长制药发布公告称,步长制药及子公司陕西步长制药将分别出资3亿元认购吉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各15%的股权,吉林人寿的总注册资本为20亿元。步长制药表示,除公司及子公司外,其他参与方暂未确定。
无独有偶,此前获批筹建的海保人寿同样有着医药背景。资料显示,该公司由海马投资、海思科医药、易联众等8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前述3家企业均持股20%。其中海思科为一家于深交所上市的药企上市公司。
对此,海思科方面发布公告表示,发起成立海保人寿是为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链,不断优化公司的投资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良性发展。
此外,上交所上市公司康美药业也曾发布关于设立康美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告显示,康美健康保险注册资本为5亿元,法人股东共7家,其中康美药业为主发起人,股权占比为20%。
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余家上市医药公司出现在了保险公司和拟建保险公司的股东名单中。
来而不往非礼也。
保险公司对于医药企业的兴趣也颇为浓厚。
香港上市公司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和美”)发布公告称,现有股东CDH、Honeycare、HarmonyCare及MightySky向泰康保险集团(下称“泰康保险”)出售股权。交易完成后,泰康保险将掌握26.44%的股权,成为和美第二大股东,交易价格为13.0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58亿元)。
去年“双十一”当日,泰康保险以“剁手价”逾10亿元,入股全球第二大上市医疗集团IHH旗下的PCH Holding Pte. Ltd.(百汇中国),计划发展百汇中国在中国的医院及诊所业务,以及未来在中国多个重点经济圈开设诊所和医院。
药企、险企频繁“联姻”都是基于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信心。
在钱庭栀看来:“从行业空间和增长预期看,无论是从人均医疗消费预期,还是医疗支出占GDP比重来看,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空间在未来十年还会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前景,部分细分市场甚至持续增速可超过20%,未来这是一个万亿级的高增长市场。从投资安全性分析,医疗健康属于最抗周期的行业之一,医疗消费大部分都是刚需,产业门槛高,优秀产品的替代成本也高。”
投资医疗健康还需耐心
越来越多的钱开始涌入医疗健康领域,这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医保资源有限,包括健康体检在内的预防和康复服务覆盖在医保范围内价格均被严格控制,而周边医疗服务恰好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核心。商业健康险不仅可能成为未来医保主要支付方,且作为一种新消费模式,对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利润增收也有期望空间。
另一方面,尽管医疗健康产业正面临较大缺口,不过行业的成熟还尚待时日,而保险资金具有风格稳健、投资期限长的特征,药企与险企的合作也正符合行业规律。
钱庭栀告诉记者:“医疗健康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这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刚需型的持续增长机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都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了持续增长的动力。例如,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幅上升,但是这就对肿瘤的早期筛查、放射治疗、抗体药物等,带来了持续的需求。”
其次是政策的风口,在钱庭栀看来,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受到政策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国家对仿制药一致性审评的要求,对医疗流通领域两票制的改革,对于二胎政策的变化,都会改变现有市场格局,并催生百亿甚至千亿级别的市场。
当然,还有技术升级的风口。大部分中国企业和国际一流水平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质量控制、研发、工艺、制造的能力都有待提升。能够独立开发并承接海外先进技术,成功实现国产化和进口替代的平台型企业就有很大的竞争力。
“各个有需求的细分领域都可能有风口,但是能不能飞起来,最终还是取决于企业的执行能力、管理体系和商业化进程。”钱庭栀分析,“我们不仅是判断一个细分领域的风向,更是要选择好的飞机,也就是被投企业。必须严格判断发动机(技术)、机长(企业家)的能力、操控系统(管理体系)。只有这样,在遭遇气流颠簸的时候,这架飞机才能继续飞下去。”
需要指出的是,医药领域早期企业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是技术专家,很少兼备商业运作能力,但是从技术到产业化,有非常艰难漫长的路要走。
因此,钱庭栀认为,对投资机构而言,不仅重视企业的现有产品技术水平,更要在投资过程中帮助提升企业对于市场和商业机会的把握能力,以及持续创新的能力。在医药领域需要的是有耐心肯付出的投资人,正常的投资退出周期是7年或更长,正因为行业的优点在于持续稳定增长和抵御经济周期,所以在收益方面相对其他行业有更好的长期表现。
升级产品抢滩中端市场
资本忙着布局,已经入局者开始主攻中端市场。
去年8月,一款网红的中端医疗保险在保险圈悄然流行开来,不少精算师身体力行为其站台。众安保险推出的尊享e生被称为“国民医保”,2月下旬,产品进行了升级。
根据第三方统计,目前,尊享e生是中端医疗市场中份额占比最高的产品,仅用4个月就吸引了超过20万个家庭投保,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创下互联网健康险单一产品日销量纪录,2万人点击购买。
对于这款现象级产品,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中端医疗市场几乎为空白。即便到了2012年,根据短期医疗保险市场保费明细,高端医疗保险市场规模10亿元,低端的补充医保市场规模240亿元,而中端保险市场规模仅为1亿元。”
众安保险正是看到了中端医疗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
众安保险产品负责人谈腾跃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端医疗险与高端产品在定价及承保上具有较大区别。后者承保所有门诊、急诊住院费用,部分国外就医支出等,还可提供VIP病房、急诊救援等增值服务,整体保额可达上千万,而保费则要上万。前者的承保范围则要小一些,普通门诊、高档医院、外国医院等都不在保障范围,而保费一般至少几千。
尊享e生用“一万元免赔”的条款,率先在业内重新定义了中端医疗保险。很快,不少保险公司纷纷投入到中端医疗保险产品的开发中,并创造了很多不错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大多遵循六大基本特征:个人保险;高保额;100%赔付;不限社保;一万元免赔;保费合理。
在谈腾跃看来:“中端市场用户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和范围并不满意,而高端医疗产品又存在过高的价格门槛。因此,中端医疗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有研究表示,2015年至2020年,中端市场商业医疗险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