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货”港股 险资海外配置日趋多元化
12月11日,泰康保险集团增持港股和美医疗(1509.HK)12,187.55万股,持股比例升至26.44%。此前数日,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借道港股通累计增持汇丰控股10.18亿股,持股汇丰比例达到5.01%,成为汇丰控股的第二大股东,一度成为市场焦点。与此同时,随着保监会提出要加强险企境外投资监管,严格控制保险资金对外投资节奏和重点,当前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亦在放慢脚步。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险资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增速可能会受限。险企可积极抓住“一带一路”、港股通、债券通等机遇,在基础设施、高端制造、高新技术、能源资源等领域寻找更多新的机会和新的增长点。
险企增持H股
今年以来,险企的资产配置走向海外的趋势稳中有升。在保险行业庞大的资金投资需求,以及国内“偿二代”等监管要求收紧的环境下,险企对于资产投资收益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险企纷纷将目光聚集在了投资境外市场上。
四季度以来,有三家险企在港股市场进一步增持相关股票,数据显示,12月11日,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持港股和美医疗(1509.HK)12,187.55万股,增持后持股数量达20,049.7127万股。持股比例升至26.44%。
今年以来,中国平安在港股市场买入颇为“豪气”。日前,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借道港股通累计增持汇丰控股10.18亿股,持股汇丰比例达到5.01%,成为汇丰控股的第二大股东,持股市值700亿港元。此次举牌汇丰控股是中国平安年内第5次海外举牌。
今年7月,平安人寿举牌旭辉地产,旭辉地产按每股3.5港元向平安投资管理人增发5.45亿股股份,占扩大后股本约7.4%,经过此次增持,平安共拥有旭辉控股约7.45亿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的10.12%。
9月,平安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联合在香港市场举牌工商银行,截至举牌交易日,平安人寿持有工行H股股票账面余额为247.96亿港元。同月,平安人寿委托平安资产管理(香港)公司认购日本株式会社津村598.67万新股,交易后平安人寿持有津村10%股票,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津村是日本著名的医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汉方药制药公司。
11月,平安人寿通过子公司用债转股的方式举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万国数据(纳市代码:GDS)。
从9月至今,中国平安增持工商银行H股耗资近20亿港元。港交所11月24日的权益披露,11月21日,中国平安增持工商银行H股0.776万股,平均每股作价6.225港元,最高价达6.25港元。截至当日,中国平安持有的工行港股股份由68.69亿股增至69.47亿股,持股比例由7.91%增至8%。
11月10日,华夏人寿保险公司增持民生银行H股13,081.05万股,增持金额达108,965.14万元,增持后持股比例升至7.53%。
天风证券分析师陆韵婷表示,相比2016年,险企加大了对港股的投资布局。中国平安2017年分别持有了工商银行、汇丰控股、旭辉控股集团超过5%以上的港股股权,持股数量合计超过177333亿股。
“险企投资当前日趋多元化。中国平安2016年主要加仓的是港股碧桂园10.02%的股份。但是今年公司开始布局房地产、金融以及医药行业的多元化海外投资。今年9月,平安通过定向增发及库存股的方式持有了日本医药企业津村株式会社10%的股份,持股数量约为767.59亿元。”陆韵婷称。
2017年1-10月,保险行业总共资金运用余额为146950.52亿元,较2016年年底增长9.74%。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780.42亿元,占全部运用资金的13.46%。
相对于2015年,2016年以来险资境外投资发生诸多变化,首先是沪深港通的开设增加了内地保险公司对港股的投资渠道。其次是由于险企对于价值投资的重视,投资港股可享受类债券的收益,港股较A股的分红水平更高。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今年险企的资产配置出现了以下新特点:一是资产类别逐步增加,从股票、存款、债券逐步扩大至股权、股权投资基金和不动产等,更加丰富多元;二是投资区域逐步扩大,在保险资金可投资的45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中,逐步从香港市场拓展至美国、英国等市场,参与全球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三是投资方式日益丰富,特别是另类投资领域从以直接投资为主,逐步增加了对私募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的间接投资;四是投资质量逐步改善提升,部分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的权益类资产和不动产项目,实现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险企“出海”要合规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的“走出去”节奏也受到国内监管政策的影响。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编制完成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其中规定加强境外风险防控。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限制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开展境外投资。
从保监会批复的险企境外投资资格来看,2017年以来,保监会仅批复了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具备开展境外投资业务资格。这与2015年保监会共同意6家险企和1家保险资管公司以及2016年两家险企获批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形成明显的反差。
今年5月,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整治的三大重点之一就是,重大股票股权投资、另类及金融产品投资、不动产投资和境外投资等业务领域。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来险资运用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并没有太大变动,仅在境外投资方面新增了深港通试点。
“现阶段有很多险企使用海外融资或内保外贷的方式直接进行境外投资。”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指出,未来这一投资方式可能还会延续。在资产配置种类方面,境外投资的品种较为集中,以股票、股权和不动产为主,且股票大多是内地公司A+H股上市的港股部分。不过,2018年可能不会出现类似2015年、2016年新兴险企以及中小型险企纷纷买入港股的情况。
对于险企未来不动产投资的布局,陆韵婷认为,预计未来险企对于一些发达国家不动产的投资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将不再能配置大量资金投向这一领域。
平安证券缴文超认为,目前险资境外投资规定投资种类涵盖货币市场类、固收类、权益类及不动产,投资余额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同时,保险公司还需要在外汇管理局批准的额度范围内从事投资活动。随着保监会提出要加强境外投资监管,严格控制保险资金对外投资节奏和重点,进一步明确境外投资的资质条件以及境外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和投资运作标准,规范内保外贷、境外发债融资等方式开展境外投资,防范个别机构激进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隐患,未来,险资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增速可能会受限。
加大多元化资产配置
据安本标准投资保险解决方案研究数据显示,在低利率背景下,78%的受访保险公司有意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其中100%的中国保险公司表示未来要增加对基础设施和私募股权的投入;75%的受访保险有意在未来3至5年里增加境外投资。
目前,我国险资境外投资占行业总资产比例仅为2.3%,远低于美、日、英等国同业水平,从保监会规定的15%的上限来看,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险资的出海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投资还有一定的距离。”陆韵婷指出,目前,绝大多数险企主要的境外投资渠道仍为QDII。截至2017年11月,QDII合计额度为899.93亿美元,共计144家机构持有额度。其中有40家为保险公司,总共持有310.23亿美元境外投资额度,占总额度的34%。而险企QDII中,中国平安、生命人寿、中国人寿等三家险企拥有额度占比最大,合计持有151.49亿美元,占总险企QDII额度的48.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俊生认为,未来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品种和路径有必要进一步拓展。还是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保险机构审慎开展境外投资,促进保险资产的全球化配置,以使保险机构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曹德云认为,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融市场运行不稳、各国货币政策出现分歧、利率汇率较为动荡的环境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在理念上要更加审慎稳健,在管理上要更加注重风控,在操作上要更加依法合规,在投向上要更加符合国家规定;要进一步丰富投资方式、投资产品和投资领域,有效管理和防范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国别风险等重要风险。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也要从重规模扩张逐步转向重质量效益提升,在顺应资产全球化配置的大趋势下,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港股通、债券通等战略机遇,在基础设施、高端制造、高新技术、能源资源等领域寻找更多新的机会和新的增长点。
缴文超认为,未来险资可重点配置以下海外资产:一是发达国家核心地段的不动产,不动产投资与险资规模大、久期长的特征相契合,且投资发达市场的经济风险较小、占用资本较少;二是内地公司在A+H股上市的H部分,这是出于险企海外投资经验少、防风险的考虑;三是投资海外并购、“一带一路”项目等,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参与基金、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方式进行投资。
陆韵婷建议,国家在鼓励开展的境外投资方面,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因此,险企未来很可能会将部分资金转而投向发展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兴市场中,投资当地的不动产和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