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性价比资产难寻 外资强势扫货中国债
原标题:全球高性价比资产难寻 外资强势扫货中国债
进入2018年以来,尽管A股表现低迷,但外资却展现出一股逆势布局的强劲势头。除了大举扫货A股,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也大显“买买买”的豪气。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境外投资者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债登”)的债券托管量为1.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多位外资机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类收益率较佳、且与美债呈现高度负相关的资产,中国债券正获得外资的空前青睐。随着全球主要债券指数逐步纳入中国债券,未来或将有可观的增量资金流入。
外资持债占比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境外投资者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持仓规模明显上升。莫尼塔报告指出,中债登和上海清算所口径都显示,2018年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市的参与程度明显上升。截至10月,境外机构在两个托管机构的持债分别较去年末增加4684亿元和635亿元,持债比重分别由1.91%上升至2.55%,由1.23%上升至1.42%。
一家欧洲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投资主管表示,今年以来,包括他们在内的大部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券都有所增持,且力度不小。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外资强势“扫货”的背后,看中的是中国债券市场的高性价比。当前我国利率债的实际收益(票息+资本利得)较为可观。综观全球,我国也是为数不多的高收益、高评级的债券投资标的国。
另一方面,不少外资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则是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很多境内投资者追求绝对回报率,认为中国债券的收益率并不是很高,但境外投资者看中的是资产的相关性。观察2017年以来美国和中国十年期债券收益率的走势可以发现,其方向是相反的,在全球市场中找到一个负相关性的资产很不容易,这就是中国债券的价值所在。”安本标准投资管理亚洲固定收益投资部投资经理吴子宇称。
边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随着外资持有中国债券比例的继续提升,其对于债券市场的边际影响力也将与日俱增。
一家外资机构人士表示,目前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在83万亿元左右,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仅为2%,远低于韩国的18%、日本的11%以及美国的43%,这与中国经济总量极度不匹配。
今年3月,彭博宣布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而全球三大主要债券指数中的花旗债券指数和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指数也表示考虑将人民币债券纳入统计范围。海通证券估计,若中国债券被纳入全部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将会带来总计约265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
“中国在全球债券指数中所占比重较低,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中国债券市场很快会被纳入各种指数。虽然现在外资持有规模占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的比重还很小,但中国债券市场的交易量很低,当这些资金集中进入之后,境内投资者绝对会看到这方面的影响。”吴子宇表示。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固收业务负责人认为,未来外资可能会成为中国股市、债市的主要参与者,而其对于价格的话语权也将显著提升。随着中国与海外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以后研究债券市场时,中国机构投资者不能只局限于境内单一市场,而是要拓宽眼界,站在一个更加全球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记者 王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