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违约风险仍在,信用利差走强
信用债违约风险仍在,信用利差走强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今年将有超过3.7万亿元的在岸债券到期,规模创下历史记录。而这些债券集中到期的企业大多处于目前缺乏资金的行业,比如煤炭、有色、化工、钢铁等产能过剩的行业,随着债市的降温,更多的企业违约可能正在路上。
存量信用债将从2016年起迎来为期三年的偿债高峰,短融滚存风险。据大成基金初步测算,今年二三四季度平均每个季度将有1.2万亿元左右的信用债到期,其中3500亿元左右为过剩行业。假设实质违约率较2015年翻番,达到0.5%-1%,则对应每个季度的违约规模大致在60亿-120亿元。经济短期企稳、信用事件频发、流动性预期变化、营改增等,都对利差走扩构成压力,信用利差与评级利差或像慢刀子割肉一样,有继续震荡走高的风险。
一级市场方面,2015年3月份取消和推迟发行的债券数量为64只,信用评级为AA的发债主体居大部分,是2014年以来取消和推迟发行债券数量最高的一个月。面对愈来愈频繁的违约事件,一、二级市场的利差和估值也在分化和调整中,体现了市场情绪越来越趋于谨慎。
一般来说,面对利差的走扩,普遍的反应将是卖出或者对冲。卖出方面,目前出逃通道仍较为拥挤,信用风险频发后,各大债基接连被赎回,考虑到基金的赎回规则,机构最优的选择是抢着先赎回,锁定利润,这也加速了这两周的下跌,而后期抛压程度则要看估值的企稳情况。目前来看,唯一不确定的抛压来自今年成立、没有安全垫的净值型产品,若此类产品崩盘,带来“死亡螺旋”的后果不敢想象。对冲方面,可选的工具有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债券借贷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壹佰金分析师认为,二季度经济状况不太可能出现明显的下滑,但考虑通胀、金融市场杠杆等问题,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由宽松转为稳健,进一步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随着市场资金面收紧及刚兑预期被打破,信用利差有进一步扩大的压力。综合判断,2016年债券市场的机会将来自于信用风险集中暴露后利率水平对基本面修正的反映,当信用利差不仅反映流动性溢价,更多反映信用溢价的时候,债券市场会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