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村支书回应质疑:1300万不是分红
上述3家单位之所以愿意接受这种“霸王条款”式的投资,为农民承担风险,是因为这3家单位都是农旺合作社大股东金洪元、金瓯、金洪成的个人控制资产。不仅如此,建设村出示的投资协议还显示,金洪元等人还需用其他的个人资产作为投资款的抵押。
事实上,据金瓯介绍,其养殖合作社并不是每年都盈利,但3年平均下来,分红之后基本能够保持盈亏平衡。金洪元也承认,三合电站的利润并没有20%那么高,但是每年的分红资金并不受影响,而且村民股权每年都在增值。
农旺合作社将规范化、市场化运作/
建设村村民李贤菊加入合作社并入股了电站,她并不知道水电站是哪一个,会不会盈利,但每年的分红都准时发放。
对于入股可能带来的风险,李贤菊和很多村民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担心,相信金书记。”大多数村民对于2014年底即将到期的固定收益承诺并不在意,经过三年的“分红”模式,村民已经显得“财大气粗”。
金洪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民的资金在合作社入股,4年基本可以翻一翻。待4年的过渡期结束之后,村民的抗风险能力已经显著提高,农旺合作社将规范化、市场化运作。到时再进行多产业互补发展的投资模式,即使风险共担、盈亏自负,村民也不会遭受大的损失。
不过,对于土地,金洪元仍然很慎重。他表示,2014年9月份之后全部要朝正规化发展,但同时农民的土地也要保证保底分红,可以从发起人的股本金里和企业收益中保证。
“养殖和种植也是有风险的,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在所难免。”金洪元深知农业的风险,并提出了“多点治村”、“工业反哺农业”、“打造乡村旅游”等新的方向,甚至斥资上百万元请专业机构做长远发展规划。
建设村还将420户农户零散土地1320亩量化入股,土地流转后,农旺合作社投资240万元进行综合整治,建成了146亩蔬菜大棚、1800亩水果基地。记者在建设村看到,诸多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在进行。
目前建设村共有483户,1800多人,耕地面积2130亩,全村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从2010年第一批60多户农户加入农旺合作社,到目前社员已超过340户,流转土地2000亩左右。
“有些人还没有加入合作社,作为一个村的整体发展,(村民)必须都要加入合作社,这样才是一个声音,都能走一个步调。”金洪元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土地规划好了,不能因为一户没加入就不做了,现金发放就是要把村民集中在一起,激励激发他们加入合作社。
1月20日,2014年入股时限的最后一天下午,建设村村委会的入股窗口仍然挤满了人,这几天工作人员已经累计登记了100多位村民入股,金额都在3万元左右。
县农办:合作社模式仍然在摸索中/
“不打造乡村旅游,建设村流转的这么多土地也不能保障很久。”金洪元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果树种植和新农村基础建设能够拉动旅游,同时也能逐步提高土地的附加值。在规划中,人工湖、乡村酒店、超市等建设都将在几年内实现。
打造乡村旅游和多产业发展的同时,农旺合作社的操作主体也让建设村面临困扰。农旺合作社全称为冕宁县农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亦只包含养殖种植及其产品销售。
实际上,农旺合作社已经超范围经营,而且其贷款入股操作方法亦容易遭诟病。据记者了解,农旺合作社并没有正式的财务报表,只记录流水账,财务人员是村里做了几十年的老会计,集资入股也没有与农民签订正式的协议或合同。农旺合作社负责人之一金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合作社没有违法,但确实有不规范的地方。
冕宁县农办高主任对记者表示,农旺合作社发展了当地产业,但还在摸索中,有不明确、不规范的地方。高主任同时表示,冕宁县上百家农业合作社,很多是挂了牌子,只起到协调作用,而农旺合作社经济发展规模是最大的。
“这个模式把老百姓以及各方面问题解决了。你跟百姓讲章程,讲纳税,他才不干呢,不因地制宜怎么行。”1月18日,金洪元无奈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金洪元在当地颇具知名度,但也遭受诸多非议,一位当地司机对记者表示,“金洪元有些地方是不对的,但只要把农民带富裕了,这是要被载入历史的,就像小岗村一样。”
1月19日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金洪元看后专门将金瓯等人叫到家中商议。
20日一大早,金洪元、金瓯、金洪成三人一起在建设村接受了多个媒体采访。金洪元拿着一份一号文件全文打印版,连日来备受煎熬的金洪元说,“中央的文件来得太及时了。”
在金洪元手中那份一号文件中,一个段落被重点勾画出来:“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记者手记:争议中的“富豪村”村支书
在凉山州冕宁县,几乎没有人不认识金洪元。原因不在于他是建设村的村支书,也不在于他是冕宁的富豪级人物,而是因为他同时拥有这两个身份。
建设村走红后的几天里,金洪元每天都开着自己的悍马H2到建设村村委会上下班。当地人说,到建设村,悍马在金洪元就在,悍马不在,金洪元就出去了。
2014年1月17日的早晨,悍马车在,金洪元并不在。这一天,他被叫去同当地县委书记一起接受媒体采访。随后的几天里,金洪元深陷焦虑,提起外界对他的争议,他或看着办公室里建设村的旧貌图,或驱车去村里的建设工地转一遭。
在他参股的几个水电站里,大家都叫他金老板,一些来自建设村的工人从父辈开始就跟着金老板打工。他们对金洪元的评价大多是 “金老板能干”、“金老板好”,金洪元也自豪地说,“10个村里人至少有7个对我还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