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向央企发出预警 经济将进入3至5年寒冬
编者按:2012年全球经济震荡加剧,引发全球实体经济回归大潮。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早在201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明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方向。实体经济,中国的经济命脉。危机来临,变革在即。值此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节点,本刊推出“重振实体经济 探寻中国经济原动力”系列报道,为中国企业的路径探索提供借鉴,为中国实体经济再现辉煌建言献策。
实业兴,则中国兴
实体经济的兴衰,是关乎国家兴衰的大事。而中国实体经济的境况,似乎从未像今年这样令人担忧。
经济增速骤然下滑,投资大幅减少,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制造业步入低增长或负增长。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近期发布盈利预警,股价下跌19%;中国最大的挖掘机制造商三一重工将其年度销量增长预期从40%下调至10%;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报告其上半年营业利润下滑22%;中国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及多元化企业中集集团发布预警称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5%~75%。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公布的数据更是令人揪心:8月份,中国工业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均低于市场预期。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处在历史低位。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提出: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改革。
实际上,自今年中美战略对话之后,关于中国国企的发展问题已经替代了人民币汇率成为美国政府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有评论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对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到威胁。
实业不兴,是美国乐见之事,却是中国最不愿陷入的经济困境。
重振实业,国企先行
实业“空心化”之忧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前不久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上半年浙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提高,订单进一步减少,减产、停产现象增多,仅温州一地,60.4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微企业去年以来面临的困难正向大中型企业传导,企业家信心明显下降。
不仅仅是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企业,甚至大量的内陆企业,都反映今年“实在太难”。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 沈文荣 就直言:“我做了30多年企业,从没见过比今天更糟的局面,过去遇到经济形势不好,能知道3个月或者半年后就能回升,如今看不出低谷期是3年还是5年。”
国资委曾向各央企发出预警,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紧缩时期,要做好3~5年过寒冬的准备。
事实上,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首次跌破8%的心理关口,降至10年来最低点。而在微观层面,几乎所有制造业企业都步入低增长或者负增长,所受冲击远超GDP的下滑幅度,钢铁、工程机械、造船、光伏等基础行业尤甚。
武钢集团日前决定,将全年利润目标由30亿元调整为16亿元。“钢厂已到保命期,能限产的都限了。2008年都没有今年这么狠。”一位业内人士称。
与此同时,经历了“黄金十年”景气周期的煤炭行业也悄然迎来拐点,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进入“跌跌不休”的窘境。煤炭企业开始限产保价、准备过冬,中煤集团、山西焦煤、河南义马集团、永煤集团等巨头纷纷加入降薪、裁员的行列。一些中小型的煤企日子更难过,资金链出现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
随着全球航运市场步入低迷,造船业面临订单量锐减及船价下降的双重危机。全球最大的中小船舶制造业基地——浙江台州目前约有80%的船企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原总经理谭作钧预计,内地有50%的造船厂将在未来2~3年内破产。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未来制造业的前景表现出了担忧,“制造业经营活动面临着比较艰难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外需仍在下行通道(7月出口增速已降至1%);另一方面国内需求仍未明显回暖。”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2012中国500强发展报告》称,在中国企业500强的个体规模和总体规模大幅扩大的同时,利润额出现负增长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多个行业绩效大幅下滑。上榜的实业企业数量已连续5年减少。
报告还指出,实业企业与金融企业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长此以往,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必然流出实业,流向金融行业,我国制造业也必然出现“空心化”趋势。
“温州一个拥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业,苦干精算,一年利润刚百万,而该企业老板的妻子在上海买10套房子,8年后轻松获利3000万。不少靠实业起家的企业家,现在只把企业作为融资的平台,实业空心化、资本投机化、资产泡沫化的状况日益严重。”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