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瞄准“三农”纷纷开拓农村金融市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短板。然而,自2014年起,不少互联网巨头开始瞄准农村金融市场,阿里打出了“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京东打出了“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等口号,电商农村圈地背后也让农村金融成为互联网公司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互联网巨头看准农村金融
2011年,银监会发布《关于继续做好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通知》,提出积极发展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那时,互联网金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汇。但2016年开始,“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的表述已经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可以看到,农村金融,这个几年前还无人愿意开垦的“处女地”,正在成为互联网大佬眼中的大蓝海和大风口。野心勃勃的大小玩家们,正在试图进入这些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寻求一切可能的机会。
今年1月,蚂蚁金服成立了农村金融事业部,针对三农用户的生产、经营、生活提供各类普惠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保险、融资、征信等。3月,蚂蚁金服还宣布了一个名为“千县万亿”的计划,要在未来3至5年里,在全国1000个县撬动万亿的社会信贷资源。4月底,蚂蚁金服在B轮融资后宣布,将普惠、绿色、农村和国际化确立为未来发展的四大战略。
有媒体称,目前,蚂蚁金服已与多家农村金融机构联通,一方面为农村用户开通线上支付通道,方便他们线上、线下购买生活、农资用品;另一方面对接金融机构和农户,满足农户消费、农资购买等信贷以及保险需求。展露大野心的还有另外一个电商巨头。2015年3月,京东提出农村电商“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 (FactorytoCountry)、生鲜电商战略(FarmtoTable)和农村金融战略(FinancetoCountry)。
京东农村金融有关人士表示,截至目前,京东已经建成15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1500多家京东帮服务店,招募27万名乡村推广员,覆盖27万个行政村。
此外,苏宁、新希望、宜信、翼龙贷、领鲜金融、什马金融、1号钱庄等都已经在农村金融领域“跑马圈地”,他们多借助原有业务的渠道和资源优势,引入金融服务。
互联网为农村注入活力
互联网大佬此番“高调示爱”农村金融,可谓有备而来,特别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更是依托已有的电商平台,不只做金融,而是会渗透到三农的“全产业、全过程”。而通过平台积累的农户的消费、支付、物流等多种数据源又会成为未来农户贷款的基础数据,这无疑是互联网公司渴望看到的良性循环。
事实上,2014年12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之后,就确定了农村电商、跨境贸易和大数据等三个重点投资领域。同年,阿里在吉林建立东北地区第一个“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深耕地方特色农产品,以及旅游、特色工艺品领域。“未来5年到10年,阿里集团将继续围绕三大战略进行发展,其中农村电商战略是核心中的核心。”阿里相关人士表示,去年阿里在落地的2万个淘宝村中已投入上亿元人民币的物流补贴,今年在物流上的补贴更会达几十亿元。 “让在农村创业变得很简单,让农村合伙人的保障体系更健全,这是农村电商的核心变化。”
根据京东透露的消息显示,以2015年为例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将在全国区县铺开,预计年内开业数目将超过 500家。服务中心将针对农村市场,提供营销、物流配送、客户体验和产品展示等服务,可为客户下单、配送、展示。同时,这些农村的服务网点也可以随时升级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由此可见,京东已经开始了基于电商网点的金融布局。
谈到未来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其实农村金融市场仍然不太可能出现一家独大或者几家独大的情况。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极其复杂。另一方,金融市场的环境也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不同区域的市场环境也是千差万别,完全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太适合农村金融市场。这就留给了其他金融机构巨大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