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李嘉诚去哪:11宗2600亿全球“再布局”
此轮李嘉诚全球资产大腾挪,是为“出逃”还是再“布局”,各方争论不清,晨哨君通过全面梳理长和系近年来撤资900多亿港元的13宗交易以及在海外投资2600多亿港元的11宗投资,还原李嘉诚大腾挪真相。
尽管依然身处巨大的舆论漩涡之中,“亚洲首富”李嘉诚继续保持着“坚定的决心”。10月4日,李嘉诚旗下电能实业公司对外宣布,其与关联公司长江基建将成立合资公司,以2.88亿欧元(约合3.24亿美元)联合收购葡萄牙风电公司Iberwind Group。电能实业认为,这项收购将在全球为上述李嘉诚旗下合资公司开拓可再生能源平台,与该集团投资世界范围内电力基础设施的战略一致。
而在此前不久,一向以“爱国商人”形象示人的李嘉诚正承受着连日来的舆论压力。9月12日“瞭望智库”刊发了《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质疑李嘉诚近年来连续抛售内地的物业和资产,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想要撤离中国,将财富转移至欧洲。随后新闻通过网络平台持续发酵,各路媒体跟进,一时间批评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在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也为此特地重申了中国的投资政策和环境。
9月29日,一直保持缄默的李嘉诚终于坐不住了,通过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长和”)和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简称“长地”)发表声明。在这份三页纸的声明中,李嘉诚表达了他的核心意思:他并没有撤资,只是根据经济形势,重新配置了国内外的资产;在减少对内地房地产投资的同时,加快了在内地零售业的布局;并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在全球52个国家投资多种业务。
在媒体和研究机构为李嘉诚撤资行为的是非对错争论不休之际,晨哨君希望通过此文梳理长和系近年来一系列主要动作背后的原因,整理出一条更加清晰的逻辑,以便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理解李嘉诚的真实意图。
出售主因:收益率下降和获利变现
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李嘉诚对内地资产的抛售始于2013年下半年,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长和系旗下公司通过13笔出售或减持交易,在内地套现约309亿港元,在香港套现至少600亿港元,详见以下列表。
表一. 长和系公司近年来主要出售或减持交易一览表(包括内地和香港):
在长和系的上述13笔交易中,有8笔出售的标的为商业地产,其中包括6处内地物业和2处香港物业,这多少意味着李嘉诚对商业地产,尤其是内地商业地产的前景看淡,这一点可以在李嘉诚的上述声明中得到进一步印证,“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部分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
而在对上述交易的出售动机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到李嘉诚出售的主要是三类资产,第一类是项目收益率下降或一直不理想的资产;第二类是项目已经获利丰厚且估值理想的项目;第三类是通过出售项目为未来的资本运作留下空间。
具体而言,第一类项目包括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亚洲货柜码头权益、和记港陆和港灯电力的股份等。以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为例,西城都荟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地铁站上盖,本身已经延迟5年开业,经营半年以来,招商也未见起色,不少铺面仍然空置,现有商户要求降租金的压力也很大。2013年8月,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以32.68亿港币将其出售给离岸公司GCREF Acquisitions 22 Limited。而对港灯电力股份的减持则主要源自“政府有意削减港灯及中电的准许回报,研究指两电准许回报可由现时9.99%削到6%至8%”。
第二类项目则包括出售东方汇经中心、南京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北京盈科中心、盛邦国际大厦及长园集团股份等。以南京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为例,长和系的ARA Asset Management 2009年以港币19.5亿元购得,到2014年底以港币38.4亿元抛售, 5年的时间,光这幢楼的身价就差不多翻了一番,平均年化收益接近20%,这还不算租金收入。
李嘉诚出售的最后一类项目比较特殊,项目本身通过出售获利并不高甚至低于市场估值,但为未来大手笔的资本运作留下了空间,这类项目包括抛售屈臣氏的股权、出售重庆大都会广场等。最典型的例子是屈臣氏股权的出售,2014年3月,淡马锡认购屈臣氏控股24.95%间接股本权益,收购价仅为440亿港币,低于市场估值。但有淡马锡助力,不仅可以提振和黄股价,屈臣氏两年后的香港新加坡两地上市,也将会有更强的后盾。
从上述分析看,李嘉诚的项目出售绝非简单的不看好某个行业,相反他的每笔交易都有着清晰的目的、思路或长期的计划。
资产再布局:追求稳定回报和风险分散
李嘉诚在出售众多内地和香港项目的同时,也在抓紧长和系资产的再布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回走在前列的是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江基建”),而长江基建的董事会主席正是李泽钜。有媒体报道称,作为李嘉诚的接班人,李泽钜有意将“长江基建”打造成长和系未来的“新旗舰”。根据公开资料,晨哨君将近年来长和系海外收购的项目整理如下。
表二. 长和系公司近年来主要海外收购项目一览表(2010-2015年):
根据上述统计,2010年到2015年间,长和系公司主要在海外开展了11笔大规模的收购,涉及交易金额约2604亿港币。收购资产的主要类型是电网公司、水务公司、配气公司、垃圾处理公司、电信公司、铁路车辆租赁公司、停车场设施公司等,大部分属于政府管制行业。收购地涉及英国、新西兰、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爱尔兰,其中以英国的资产为最多,包括6笔主要的交易。
对于这些海外资产的收购,李泽钜曾在长江基建的年报中多次阐述其战略意图。李泽钜认为集团目前的主要目标是寻求能提供强劲,经常性及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良机。因而在投资地的选择上,长江基建偏好那些具有契约精神、法律清晰透明、财务制度健全且欢迎海外投资的成熟市场;而在行业选择上,有四个标准:(1)有监管框架及长期合约为依据,以确保未来回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2)能提供即时现金流和利润贡献;(3)属于集团具备经验及熟悉的范畴;(4)能与长江基建或长江集团其他成员公司的子产生协同效应。从上述标准看,能提供稳定现金流和利润来源,且受政府管制的公用事业行业是标的的最佳选择。
在收购方式上,长和系在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时,倾向于先作较小规模的投资,借以加深对有关业务的了解,并在当地积累经验和建立人脉网络,增加对监管架构的认识。当管理层掌握当地投资环境状况后,便会接着在当地市场寻求更多的收购机会。
以英国市场为例,长江基建在2004年购入规模相对较小的Cambridge Water,首度涉足英国市场。因为对当地的经营环境十分满意,集团开始积极在当地物色更多的投资机会,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收购Northern Gas Networks及 Southern Water。随后,长江基建更是显著加快在英国的扩张步伐,于2010年收购Seabank Power,将英国投资组合拓展至发电范畴。
随后,又进行连续收购,包括2010年收购UK Power Networks,2011年收购Northumbrian Water,2012年收购Wales &West Utilities。长江基建目前是英国最大的海外投资者之一,供应英国约30%电力,旗下配气网络为当地22%人口提供服务,供水业务和污水处理服务覆盖英国约700万人口,曾被形容为“买下整个英国”。
收购此类公用事业资产为长和系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公开资料显示,这些项目的收益率普遍在8%以上,部分甚至可以提供15%以上的收益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小,即使遭受经济危机冲击,也不会受到沉重打击。此外,多元化的地域和行业分布也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
从周期性强的房地产行业转向更加稳定的公用事业,从集中于中国的业务分布转向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产,长和系显然在寻求将未来押宝于更稳定、预期性更强的业务上,这其中或许也蕴含着李嘉诚对经济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