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熄火网约车服务还没跟上 监管盲区仍存在
原标题:价格战熄火网约车服务还没跟上 监管盲区仍存在
【深度观察】价格战熄火,网约车服务还没跟上
从3月中旬至4月初,上海的网约车补贴大战引发广泛关注。然而,从4月下旬开始,上海的网约车司机们逐渐发现,美团打车上的订单变少了,补贴也没有以前那么频繁了。这场让人们原以为会持续很久的补贴大战,过了一个多月便已有熄火的迹象。
有业内人士指出,网约车这条新赛道是被资本硬生生补贴砸出来的,网约车上半场的竞争本质上就是资本的竞争,简单而粗暴。但进入下半场之后,补贴大战就很难奏效了。因为烧钱抢来的市场“根基不稳”,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它不但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在愈加严格的市场监管面前也显得无比“脆弱”。
随着网约车新政逐步落地,网约车司机资质、牌照等要求逐渐收紧,但仍然存在不少监管盲区,如系统显示车牌与实际车辆不符、不符合运营标准的车辆进入市场等。而网约车市场的价格战,无疑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贾路路表示,从表面上看,价格战是同业之间为了占领市场,排挤竞争对象的一种竞争手段,并且消费者能够得到优惠。但是,实际价格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约车平台为了开展价格战,会有意无意地降低或者放松对网约车的准入审核,导致安全隐患。二是长期来看,任何一方获得市场支配或者垄断地位之后,回头再“薅羊毛”,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这一问题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近段时间,交通运输部曾连发多文,要求运输市场公平竞争,指出“烧钱大战”不可持续,呼吁网约车发展要“脱虚向实”。各地也都针对网约车过度补贴和非法运营进行打击,美团、滴滴频频被相关部门约谈,最终双方都表示将停止高额补贴并加强管理。
在贾路路看来,网约车市场的竞争终归要从价格转向服务。但目前来讲,价格战虽然熄火,但网约车的服务还没有跟上,网约车消费仍存隐忧。
据媒体报道,当前网约车消费过程中存在多个问题,比如爽约车频现、个人信息泄露,大数据杀熟、加价很离谱、出现交通事故后得不到保险公司赔偿、给差评遭报复、投诉难回应等。
此外,中消协此前发布的网约车服务体验式调查报告也指出,部分网约车司机安全驾驶意识不强,存在诸多不安全行为。比如20.1%的体验员反映驾驶员行车过程中拨打电话,16.5%的体验员反映驾驶员行车过程中不断玩手机;部分网约车平台设置不公平的订单取消条款,消费者取消订单需额外扣费;平台开具服务发票需要累计到一定额度,且部分平台不接受消费者自取发票,并收取消费者发票快递费用。
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为公众出行带来了不少方便。但上述一系列问题大大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阻碍了网约车市场的发展,同时也给网约车平台敲响了警钟。
网约车平台应该意识到,合规、安全、服务、品质才是稳固市场的根本。只有守住出行安全的底线,重视消费者的感受与体验,实现注重创新与诚信兼顾、快捷与安全并重、规范与发展并举,不断满足消费者安全、便捷、舒心、差异化的出行需求,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