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们注意了,你们的财富正在遭遇打劫
2016年经济增速是6.7%,而广义货币量M2余额的年增长率则达到12%甚至更多。换句话来,就是你的收入根本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照这个速度,你去年一整年就缩水了4.8%的财富。
不过也许有人会说,财富暂时缩水没关系,大不了在经济不景气的这几年,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可事实上,比你想象中更可怕的是,你恐怕等不到那一天,因为在黎明到来前,你可能将跌入失业的泥潭。
按照城市化进程的标准,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相当于20世界30年代的美国。
在《在危机中崛起:美国如何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一书中,作者直接将2015年的中国对标1929年的美国。
1929年的美国发生了什么?
学过历史书的人大概会有印象,1929年的美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萧条”,无数人失业、破产,甚至濒临自杀。
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段笼罩着阴影的阶段。在跌落深渊之前,很多人还在享受“柯立芝繁荣”下的美妙阳光。
但是一夜之间,一场股灾,把美国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悲惨境地。
1929年深秋股市崩盘,随之而来的是贯穿了整个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但谁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受上帝眷顾的国家,每每在危急时刻,总会出现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救民于水火。这个人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当古典经济学走到尽头,罗斯福把美国变成了凯恩斯主义的实践场。美国开始实施历史上著名“罗斯福新政”。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通过了多项法案,成立了多个机构用来规范各行各业。
更关键的是,罗斯福决心向华尔街呼风唤雨的资本大鳄们下手,签署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步规范证券交易的法律《联邦证券法》。
罗斯福还着力解决当时各行各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柯立芝繁荣”时期,各行各业为了盈利,拼命扩大产能,在经济运行良好时期,资金的快速流动尚能掩盖这样的虚假繁荣。但随着“大萧条”的到来,产能过剩一下子成为摆在台面上的深重社会问题。
在农业方面,甚至出现了成千上百的农场主将白花花的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的现象。但罗斯福通过一系列的政府干预以及制定法律,最后将正在急速跌入深渊的美国拉回了太平盛世。
再看中国这边,1929年的美国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在危机中》作者认为,美国在城市化率55%的时候发生了“大萧条”;巴西、智利等国家都在1970年左右城市化率超过50%,后来发生一系列社会动荡,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伊朗在城市化率50%的时候发生伊斯兰革命;土耳其在城市化率50%的时候进入漫长的军政府统治时期。
日本则是唯一的例外,没有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是直接踏上了工业化后期的班车。
而现在中国经历的正是这种阵痛。进入城市化率50%-60%的阶段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的加深、贫富差距的加大,资产泡沫和生产过剩。
这个时候社会的发展一定要面临一次大转折,现在我们开出的药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任。
去产能对普通人来说,其实就是丢工作。
美国在1929年爆发“大萧条”,而真正的失业潮却发生在1932年到1933年,也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期间。
而现在我们也在经历一次经济转型。《在危机中》作者认为,经济转型的表现就是众多人丢工作、换工作。
这样的经历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发生过一次。国有工业企业的产业工人成为大批失业者。
而这一次转型,涉及的人口比上一次涉及的数量、地区和行业都要广泛。
具体的数字是多少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行业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就有2.3亿人,这其中有1亿人从事制造业。
而这些行业正是国家去产能的重灾区。可喜的是,一些蓝领工人进入了餐饮、旅游、物流等新得工作岗位。而原来在制造业、采矿业、房地产业等领域担任技术、管理、销售等职位的白领们却出现了转型困难的局面。他们面临着要么跌入蓝领群体,要么失业的双输局面。
事实上,转行的难度给个人及家庭带来的痛苦可能要远超之前的预判。
作者预判,在转型中,很多曾经高速发展的行业中的一些岗位可能永远消失。而新的高薪岗位的技术门槛要高得多,因此和美国所经历的那样,一些白领将不得不从事低技能服务业岗位的工作。
这种变化话换句话来说,就是越过越穷。所以白领要在这场变化中屹立不倒,必须加强储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与这个时代接轨,完美实现平滑转型。
最后嘉丰瑞德小编要送给大家一句话:愿你们在新的时代,都能不安于眼前,未雨绸缪,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