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两年半外购5万吨食用酒精 酿酒能力遭质疑
洋河2011年年报显示,上述“名优酒酿造技改项目”、“名优酒陈化老熟和包装技改项目”、“名优酒酿造技改二期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均为2012年12月31日。
2011年8月13日,洋河投资建设3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工程,建设期为15个月。据媒体报道,2012年4月,建设6个多月后,洋河年产3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项目首期工程竣工投产。同批的项目还包括“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项目,项目建设期为15个月,建成后将形成2.65万吨/年名优基酒新增生产能力,而同批的其他投资项目均属于包装等配套环节。
2.6万吨中高端酒产能何来?
洋河2009年招股书中称,2007年~2009年上半年各年度中高端基酒年产能均为2.6万吨,这几个年度其中高档白酒产量分别为1.47万吨、2.17万吨、1.30万吨。
自从洋河推出蓝色经典以来,其中高端产品销售突飞猛进,也为其业绩增长提供了保证。本报记者对其公开资料进行梳理发现,其中高端产品自有产量存在明显的瓶颈。
上述2010年5月发布的技改项目可研究性报告中提到,洋河现有的酿酒车间普遍建设时间较早,以生产低档普级酒为主,普通酒的贮存陈化老熟时间短,难以满足市场对名优酒的旺盛需求,洋河用来生产中高档商品酒的名优基酒的产能与普级酒的产能比例不尽合理,中高档商品酒常常出现供应断档的现象。实际上,洋河公司白酒生产类经营性资产主要是2002~2006年通过向洋河集团收购、洋河集团出资投入而来,上述白酒生产类经营性资产因厂房建筑物等生产设施建设时间较早,总体成新率不高,部分生产能力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较为落后,已不符合高质量酿酒的要求。
洋河招股书等资料披露,公司目前最大的酿酒车间七车间拥有9000吨普通基酒产能,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且在公司收购前基本闲置,七车间及其相关配套生产能力现状无法适应名优基酒生产要求。技改前,七车间所生产普通基酒中,优级、一级和二级三个等级占比分别约为5%、10%和85%。这意味着2006年之后、IPO募投技改项目投产之前其最大的酿酒车间年产能中,优级和一级基酒总和只有15%即1350吨。
不仅如此,2009年招股书称,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时面临着中高档白酒所用基酒为名优基酒,陈化老熟时间需要延长至平均两年的问题。
这因此引出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洋河上述年度其他中高端产量是从何而来?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中高端白酒产能上的隐患可能也是洋河急切收购同处江苏的双沟酒业的原因。
冰山一角
除了自身基酒产能上的种种疑点,洋河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是其对外采购调味酒和酒精的规模。洋河上市后第二年即陷入了业界对其自身产能的质疑,这缘于洋河2009年年报显示,预付款项金额前五名单位情况中,宜宾五粮液酒类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安吉物流公司位列前五名,年报显示,这两家公司均是洋河的供应商,未结算原因分别为“预付货款期末货物尚未验收入库”和“预付货物运费期末尚未验收入库”。洋河股份对上述两家企业的预付款项达到7430万,占2009年度预付款总额的53%,占2009年主营业务成本的4.47%。
除此之外,2011年半年报中,其预付款项金额第四名为宜宾市玉琼商贸有限公司,年报显示其是洋河的供应商,涉及金额为2662万元,结算的原因为:“预付材料款期末货物尚未验收入库”,这也引来了诸多猜测。实际上,2010年上半年,五粮液集团一位高层曾在一次本报记者参加的投资者交流会上提到向洋河销售了基酒。
按洋河两次申请上市的招股文件均披露的洋河各年度酒精、调味酒的采购金额、采购价格计算,其2007年~2009年上半年采购的酒精数量分别为2.07万吨、2.30万吨、0.93万吨。
尽管洋河并未披露其所采购的食用酒精是否都在当年全部用来生产白酒等具体使用情况,由于食用酒精一般为95度,假设勾兑后的产品均为52度,按照酒精度进行简单估算,上述各年度采购酒精可以用来勾兑的产品数量分别为3.77万吨、4.21万吨、1.70万吨。(考虑洋河产品酒精度相对较低,这一数据略为保守)。
同样,按照洋河两次发布招股文件披露的调味酒采购金额和价格也可以直接计算出洋河上述各年度外购的调味酒的数量,分别为0.42万吨、0.59万吨、0.52万吨。
上述白酒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产品质量是否与产品价格相符,是洋河需要直视的问题。
在今年5月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洋河股份董事长兼总裁张雨柏表示,由于同行企业都没有公开基酒数量和外购基酒的数量,而且涉及信息披露的相关程序,不便披露,但他强调公司基酒产能是同行业中数一数二的。
业内人士亦指出,随着相关技改工程的推进,洋河股份从明年起产能将有望得到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