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节后“褪色”

2017-02-06 12:04:43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年终奖理财、红包理财,从春节前一直到2017年元宵节这段期间, 银行 会推出一些应景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从我们支行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客户还是相当认可的。由于节后的收益率水平普遍都会回调,所以大家都想提早锁定收益。”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某支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如是表示。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实际上,在2017年农历春节期间,记者采访北京、深圳、南昌、三亚等地的银行网点时,得到的回答大抵类似。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随着互联 网金融 的规范和普及,投资理财变得越来越“亲民”,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在普通投资者心中的地位仍旧“难以撼动”,被视作抗风险的最大利器,超过股票、基金、外汇等理财投资渠道。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专家认为,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发现规模增速下降已成定局,将远低于2015年、2016年的增长水平。考虑到2017年金融层面去杠杆、防风险的主基调,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 互联网 理财等整体收益率水平可能有所下调。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旅游期间不忘理财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有些外省过来旅游的客户还专门来我们支行开户,就是为了购买节日期间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一家股份制银行三亚支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期间,该行推出的多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4.5%,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不少人都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规模买入。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每年春节时点,各家银行都会推出一些收益率高于日常的理财产品,但是由于前几年股市、互联网理财都很火热,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反应都较为冷淡。而随着P2P这类互联网理财渠道问题频发,股市陷入低迷,银行理财产品又开始重新受到个人投资者的青睐。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另一全国股份制银行深圳某支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农历春节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为银行全年的个人零售业务做一个口碑和营销,所以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都十分积极。对于个人零售业务起步晚、规模小的银行来说,即便是贴钱做也心甘情愿。”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普益标准分析人士指出,普益标准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经各种因素调整后,发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节假日理财产品收益相对较低,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节假日产品收益则相对较高。此外,比较节假日和非节假日, 保本型产品和非保本型产品的调整收益后可以发现,保本型产品更具有节假日效应。无论是节假日和非节假日对比,还是“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节前节后对比,银行在节假日期间发行的理财产品总体比非节假日期间的收益高,且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因此,投资者在节假日购买理财产品,还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至少比非节假日购买要强一些。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银行愿意付高息、投资者乐得收益稳”,在这种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节日效应”就尤为明显。记者走访时发现,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甚至出现发行即“秒光”的情况。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节日效应”难持久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不过, 银行业 内人士坦言,理财产品的“节日效应”只能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对于个人零售业务已经做得比较好的银行来说,2017年的政策肯定是稳健为主;而对于想要冲规模的中小银行来说,即使贴钱也有个限度,还是要平衡全年的盈利情况,所以理财产品后续的预期收益率肯定会回调。”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不少券商分析人士也认为,“一行三会”联合监管及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监管升级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毕,后期包括理财征求意见稿在内的监管制度随时可能出台,监管已成为制约理财产品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银行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退,但对于大量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仍是投资首选。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明显低于股票和P2P,而收益率高于“宝宝类”产品,属于稳健型的投资品种。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银行理财产品这类传统理财投资渠道,P2P、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渠道的预期收益率也将不断下调。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7年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71%,环比下降了5个基点(1个基点=0.01%),同比下降了247个基点。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盈灿咨询总经理马骏指出,1月正值春节之际,投资人对资金需求比较旺盛,对网贷行业形成一定的抽资压力。同时,《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网贷平台资产端竞争加剧、合规调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动下调综合收益率,行业综合收益率相应下行。此外,2017年1月中国网贷景气指数的数值为130.7,相比12月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避险”料成热词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记者采访发现,与往年相比,投资者的避险需求甚至超过对预期收益率的关注。不少投资者表示,2016年P2P理财平台监管政策收紧、平台跑路等屡见报端,身边更是有不少亲朋好友“踩雷”的实例。因此,个人资产的安全,成为投资者2017年理财投资最为关心的因素。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停业及问题平台共64家。其中,问题平台29家(跑路6家、提现困难23家)、停业平台33家、转型2家。1月问题平台数量相比上月增加了6家。马骏对此表示:“主要原因在于1月发生逾期提现困难的平台有所增加,这与年底加上春节前夕资金面紧张双重压力相关。不过停业转型平台数量仍然占据主导,占1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总数的比例为54.69%。”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部分中老年投资者还对记者表示:“尽管一些中小城商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一些,但还是买了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不管如何,就求一个心理安慰也是好的。”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成品不可能永远万无一失,由于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都是银行自己投放的信贷资产。因此,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将使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大打折扣”。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普益标准研究员丘剑军表示,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来看,2017年实体经济暂时还将延续较低的融资需求,优质资产与金融机构之间仍然维持着僧多粥少的局面,资产荒将延续。商业银行为保证存续规模的及客户数量,只能选择更纯粹地依赖债券市场——提升杠杆水平或加大期限错配,以此来维系刚性兑付下的产品收益率水平,但其潜在流动性风险也迅速提升。普益标准预计,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仍会偏紧,不过收紧幅度不会过大,因此在资产荒与资金荒的共同作用下,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业务增速将大幅放缓,也促使银行对于打破刚兑的需求继续增大。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指出,2017年的金融风险将更加频繁地暴露出来:债市出现更多信用债违约、商业银行表外违约加剧以及部分中小银行表内资产质量恶化等。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他进一步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金融风险最可能显著上升的领域,是商业银行体系。未来几年,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出现新一轮不良资产浪潮,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与国有大型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未来几年遭遇的压力更大。一方面,后者的存款基础更为薄弱,在融资方面更加依赖于批发性融资。另一方面,后者过去几年在经营上更加激进,总资产增速远高于大型银行。随着国内金融风险上升,国内主体避险情绪增强,这将导致更大规模的短期资本外流与人民币贬值压力,而短期资本外流可能加剧国内金融风险暴露。sT0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上一篇:春节“末班车”过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降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