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交易场所成维权“重灾区” 症结何在?
近年来,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形形色色打着“现货”旗号的大宗商品电子盘交易应运而生。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的各类交易场所中不乏制度正规、商誉良好、软硬件齐全、配套工作扎实的平台,但也暗藏一些想利用这个迅猛发展的市场赚取黑心钱的交易场所。有法律顾问向期货日报记者反映,各类交易场所中,如互联网金融平台、微盘、邮币卡交易等已经成为金融维权中投诉占比较大的领域,维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大鳄”“妖怪”精心设局,大众被忽悠入网
最近一段,随着投资者维权活动愈演越烈,国家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力度加大,一些交易场所见不得人的勾当逐渐浮出水面。
刚刚举行的全国证券期货工作监管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再次语出惊人,喊出了“资本市场不允许大鳄呼风唤雨,对散户扒皮吸血,要有计划地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的口号。刘主席发言中的“资本大鳄”“黑哨黑嘴”两个关键词,引人注目,让市场感到,今年的重头戏是加强监管。
一直以来,资本大鳄借助资本市场进行多样化的资本运作,坐庄、操纵股价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这直接将在市场信息、资金实力等方面处于劣势的普通投资者置于极端不利的地位,严重伤害了大量普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导致A股市场中常有“割韭菜”一说。从而引发投资者在网上维权不断。
与此同时,曝光的“涉嫌聚众赌博”微盘交易的投资者投诉举报数量增长。更有网络金融交易平台——“e租宝”非法集资案一年半内非法吸收资金500多亿元,受害投资人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针对部分邮币卡交易平台的投诉维权QQ群,一搜索就跳出无数个,投资者维权层出不穷。
罗家庆是广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兼职金融顾问,2014年以来他接触的上千个投诉案件中,99%是自然人客户,1%为机构客户,包括代理商、会员单位、个人居间、法人居间等。这些投诉的对象,涵盖了132家交易平台,投诉最多的品种为白银、石油、铜、铝、铅、锌、镍等,个别交易场所乃至有意为之的“定价机制”是造成投资者亏损不可忽视的祸端。
部分现货电子盘主要挂钩大宗商品价格的金融衍生品,其定价机制大体可分为被动定价和主动定价两大类。罗家庆表示,目前,占国内电子交易近半成交额和七成客户量的贵金属(银、铂、钯)业务,几乎都是引用纽约、伦敦等外盘期货价格再进行换算以形成自身报价。铜现货、铝现货、石油现货、天然气现货等也不例外,几乎是以国际价为基础,以人民币汇率和交易单位具体情况换算价格而成。由于被动报价机制实质在于用境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对场内交易者报价,故无论交易者怎样进行买卖,其头寸都无法改变交易品价格,这就剥夺了交易者参与定价的权利,交易场所也沦为了众人押注猜测境外同类产品价格走势的“金融彩票销售点”。
据了解,从公安机关侦破的“现货诈骗”案件分析,这些“现货”交易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双向交收能力。大量 “现货”平台爆炸式增长后,配套设施不足的矛盾在整个领域更为突出。罗家庆说:“经过一些走访调查,据一些从事贵金属实物加工的投资者反映,某些交易平台不接受产业客户开户,对单个账户最大持仓数量、最大实物交收数量、可供交收产品品牌都有重重限制,有些限制性规定竟然没有可供参考的文件,只由相关人员口头表述。交收实物所需付出的手续费远比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正规市场高昂得多。”
投资维权愈演愈烈,除了少数交易所本身不合规经营外,其会员单位、代理商从业人员的资质问题也是症结所在。
河南零度律师事务所主任樊钟灵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客诉数量日益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交易平台的爆发式增长。每家交易所下面均有许多会员单位,会员单位下面有个人代理商或企业代理商,从业人员数量巨大。“从业人员‘年轻化’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些问题。交易平台的爆发式增长导致同质化严重,为了发展会员单位开拓业务,对于会员单位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甚至变成零门槛。会员单位、代理商数量的剧增,导致良莠不齐。行业从业人员的激增,导致会员单位、代理商雇用很多缺乏金融背景、金融知识的从业人员。”
据了解,大量缺乏专业资质的平台由于无法支付业务员沉淀成本,往往不加培训就要求业务员上线开发客户。开发人员为了尽快获得客户、赚取佣金,也不假思索应承询问者的各种条件,而不顾这些条件是否能够做到,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是否会对客户、公司、公众造成损害。且这些公司的员工流动性十分巨大,走马灯似地换人,服务的连续性可想而知。
营销人员步步为营,“黑维权”渐入视野
网络上,“白银投资”“原油投资”充斥着页面的边边角角。推销电话一接起来,就能听到听筒那边亲切的声音:“姐/哥,了解现货投资这一块吗”“邮币卡投资关注过吗”。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老百姓都想为自己的钱袋找个可靠的投资渠道。急需拓展业务的会员单位及代理商抓住投资者这一心理,将自己的业务用华丽的辞藻、诱人的外壳精心包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送达老百姓的身边。
推销本没有错,但过度竞争导致会员单位在推销时,选择性忽略投资的风险性说明及客户的抗风险能力程度的测评,致使很多缺乏金融知识或抗风险能力不足的客户涌入大宗商品交易,也为日后投资者惨重亏损、客商矛盾频发埋下伏笔。
罗家庆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很多投资者人云亦云、容易轻信,选择做现货投资是因为会员单位在营销时提出,会有现货老师提供操作建议,投资者自认为交易简便易上路。“极具诱惑性的广告、带客操盘保证盈利的许诺、分析师喊单包赚不赔的夸口,都成了现货经纪商、销售员常用的手法。”
罗家庆认为,投资作为个人生活和企业财务经营、生产管理的重要一环,维护合法合理权益应是贯穿全程的基础认知。可惜的是,目前中国投资者维权活动几乎全部集中在事后环节,皆处于被动地位。在弱势群体本来就难以伸张权利的法制环境下,当事人欲达目的,多意味着极端行为。如一些投资者以自身的人身安全作为威胁,甚至发起一些群体性事件。因此,面对包括“现货”在内的投资项目,有意参与的人士最好事前就做好维权准备,将事前、事中、事后都视为保障权利的机会,踏踏实实走好投资每一步。
不仅如此,维权的队伍中甚至夹杂了并不光彩的“黑维权”。樊钟灵说:“一些不良从业者进入客户群体,比如代理商,在合规的平台上正常交易发生亏损,一旦亏损就进行‘恶性维权’。这类事件对于大宗现货市场的发展是个恶性循环。如果他们维权成功,将会助长‘恶性维权’群体的增长,此类事件一旦进行传播,将会影响市场上真正投资者的心态,从而造成更多人对于这个市场产生误解。”
那么,投资者怎样才能为自己的钱袋挑选一个安全的保险箱呢?罗家庆的建议是,作为投资者,第一,要认清自己投资是为了什么。第二,要对风险有识别能力。第三,不要轻信专家、投资顾问的话,要让其拿出真实的、可查询的从业资质等证明。如果出了问题,投资者就有追责的依据。
在证监会官网的首页上,设置有“投资者风险提示与防范”和“非法证券期货风险警示”专栏,其中的《“公平在身边”投资者保护系列丛书——打非清整问答》,收录了投资者较为关注的36个问题,内容涉及法规政策依据、监管职责、监管对象、监管标准、投诉维权等,投资者不妨多学习。
监管高墙拔地而起,市场自我净化可期?
各类交易市场的监管主体不明确,使得一些平台通过钻漏洞进行不合规经营,从而滋生了市场上的各类乱象。但不管是各地印发各类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还是交易场所进行自发性的业务调整,种种迹象均表明,各类交易场所被逐渐纳入监管轨道。
2月1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开展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活动,通过半年时间集中整治规范,基本解决地方各类交易场所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是重点整治对象之一,要求其不得将权益拆分发行、降低投资者门槛、变相突破200人私募上限等。违法违规交易场所要限期整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6月30日仍未整改规范或通过部际联席会议验收的交易场所,予以撤销关闭,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停止提供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
樊钟灵认为,清理整顿风潮正在敦促行业内形成自我净化,这种自我净化已正式拉开帷幕。“我所接触到的一些交易所及会员单位都已做出调整,响应国家政策,调整自身不合规的地方才能长久发展。交易所层面都会请一些律师做合规经营、风险控制的相关咨询、培训等。这个自我净化需要一个过程。” 樊钟灵说。
关于清理整顿未来发展方向,樊钟灵预计将体现在两点:一是将逐渐提高交易所、会员单位等经纪类机构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市场参与者的抗风险能力。二是将进行交易品种的品类、数量上的规范。形成以区域性特色为交易品种、与本地的区域政策相结合的错位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