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种理财骗局最常见,就在你身边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打假日,菜导之前也多次分析过金融骗局的套路,这些骗局本质上讲基本都是非法集资。
但是它们在表现形式上却各有不同,而且骗子们手段也是不断升级,让人防不胜防。
所以,要看穿金融骗局的本质,首先要对各种形式的金融骗局有足够的了解。
今天,我也应景一下,借着“3·15”的机会,继续为大家扒一扒各式各样的金融骗局。
金融骗局五花八门,我今天就按照理财产品的分类,投资风险从低到高来梳理一遍,权当给大家总结一套防骗指南。
银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金融机构了,但即使是被看作安全系数极高的银行理财,也存在不少骗局,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银行类的理财骗局,一共3种。
1、假银行
提起假银行,可能很多人觉得太夸张。早些年,银行比较少,假银行自然无处藏身。
但是,这几年来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还有新成立的民营银行越来越多,一些假银行就有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如何分辨真假银行,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假银行吸存4亿元,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你分得清吗?》)。
上面这篇文章里面,我帮大家总结梳理了目前成立的民营银行,可以作为防骗参考。
防骗指南:随着银行越来越多,不要看到“银行”两个字就觉得安全有保障,没听说过的银行一定要谨慎对待,尽量选择熟悉知名的银行去理财。
2、高额贴息存款
企业存款失踪,储户存款消失,这几年来全国各地出现多起银行存款“失踪”事件,背后就是所谓的“高额贴息存款”惹的祸。
简单来讲,一般都是银行内鬼伙同外人,当你去银行理财的时候觉得收益太低,这帮人就会告诉你现在有一款产品可以承诺高息。
他们还会很很神秘的要求你不能告诉其他人甚至是家人,也不能开通“查询”等功能,还要你签下保证书。
看上去,好像自己中彩票一样捡了大便宜,这样的好事确实不能泄露,而且各方面包装得和办理银行理财一样。
很多人觉得银行难道还会骗人吗?然并卵,等你觉得到期了要取出这笔钱的时候,这些钱就不见了。
防骗指南:即使是面对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要相信任何高息承诺,更不要跟着银行工作人员去银行以外的任何地方办理存款和理财业务。
3、飞单
飞单,其实是金融行业公开的潜规则。
经常购买银行理财的人可能会知道,有时候觉得银行理财收益太低,客户经理会悄悄出示一份并不是本银行的理财产品。
这些理财产品的利息会比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很多,理财经理还会向你承诺很安全,但是要求你保密。
很多人其实根本看不懂这些飞单的理财产品,只是觉得银行工作人员是为自己好,所以稀里糊涂就买了。
这些飞单的产品,很有可能是高风险的基金甚至是私募产品。
没出事的时候自然皆大欢喜,但是一旦出事,这种情况银行是不会赔你钱的。
只会认定为员工的个人行为而非职务行为,这种时候,你觉得这个客户经理能赔得起你的损失吗?
防骗指南:购买银行理财的时候,一切以合同为准,要仔细查看合同内容是否与说法一致。
特别留意一下合同盖章是否是银行公章,发现任何不一致的地方都要质问,没有明白之前千万不要签字。
接下来要分析的理财骗局,我感觉是这两三年新出现的模式,特别是打着P2P名号的骗局,玷污了P2P行业也让真正的P2P平台非常尴尬。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看。
4、虚假P2P骗局
关于P2P的骗局,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他们无一不是披着互金外衣的高息游戏。
不过,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概念:P2P本身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就像菜刀一样,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
只是要看菜刀用在谁手上,太多骗子借着P2P的名义行骗,才导致大家谈P2P色变。
目前,国内主要存在三种偏离了P2P本质的伪P2P机构:
一种以P2P作为载体,从隐秘的民间金融机构转变为阳光化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主要为了“洗白”。
第二种是以P2P作为载体,将客户资金非法吸收投入特定的业务、公司或产业之中,主要目的是“自融”。
第三种则是以P2P作为载体,通过假标、资金池和高收益为手段将客户资金非法吸收并据为己有即“欺诈”。
回顾这两年来雷掉的P2P平台,都逃不过上面三种模式,尤其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居多,通常是自融和发假标。
无论是哪种模式,伪P2P的共同特征都是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高息”,永远记住:你贪的是利息,人家要的是本金。
防骗指南:P2P一定是线上的,线下理财不是P2P,务必要远离;不要贪心高息,精选平台分散投资;关注政策和平台动向,明显违规的平台不要投。
5、假私募基金骗局
说完银行和P2P,接下来说说假私募基金的敛财术。
大家平时买的公募基金,基本上不存在假基金,一是因为公募基金运作本身比较透明。
另一方面能够拿到公募基金牌照的都是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
但是,私募基金就不太一样了,不少所谓的私募基金其实根本没有销售牌照。而且由于信披要求没那么高,所以违规的空间就很大。
菜导以前就接触过这样的“假私募”:一间小小的办公室,总共四五个人,打着私募的名义虚称自己背景如何强大。
在办公室内,再摆上几台电脑,坐着几个看上去高深莫测的操盘手,发布一些所谓专家分析的投资信息。
一般都是先让客户吃点甜头,而那些盘面分析和资金投向其实都是虚构的,看上去像是“股神”,其实都是骗子。
防骗指南:首先要明白政策规定私募的投资门槛是100万,合格投资者的要求是金融资产300万或连续三年收入不低于50万。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几万、几十万就能投私募,这一定就是违法的,出了事也没人能救你。
如果满足私募合格投资者要求,尽量选择阳光私募产品,会定期披露业绩,更加透明化。
6、原始股骗局
无股权不富,已经成为当下的一句流行语。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好像手里没有一点原始股,就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就注定不能翻身当富人似的。
但也正是这么一句话,让原始股骗局横行。人人都幻想通过股权投资暴富,骗子们就来为这些人编织一个梦幻的骗局。
所以,经常有一些打着已登陆“四板”(地方股转系统)的公司,声称在未来两三年后,可从区域股交中心“转升”至新三板或中小板。
通过这种鼓吹,这些公司忽悠不明就里的人,说他们发售的原始股具有暴涨潜力,吸引投资者购买。
但现在证监会官已经说了,个别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少数挂牌企业(大部分为跨区域挂牌的企业),宣称已经或者即将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上市”,向社会公众发售或转让“原始股”,还承诺固定收益,其行为涉嫌违法。
防骗指南:挂牌≠上市,四板≠新三板,新三板也只是挂牌,并不是上市。
股权投资根本就不是普通人玩的,原始股更不是普通人想要就有的,要有人转让原始股给你,铁定是骗子。
7、现货投资骗局
这两年,现货投资的广告满天飞,特别是贵金属、原油类、邮币卡三种现货投资,时不时就有微信“美女”勾搭你投资。
反正我是遇到很多次了,经常有各种声音甜美的“美女”打电话给我,让我投资各种现货。
要么就是突然在某个微信群里面,有人添加我好友,说是交流理财,结果通过之后直接跟我兜售现货交易。
这些“美女”背后,其实在我看来都是抠脚大汉,牛鬼蛇神,而这些现货投资全都是坑。
先说现货投资合不合法吧。
按照法律规定,从事原油、现货油交易所(平台)需要商务部批文,但是商务部从未批准任何一家交易市场从事原油、成品油交易。
另外,经过国务院批准的合法合规的交易所,国内到现在为止也只有8家。
其中证券交易所3家: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新三板)。
期货交易所4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
黄金交易所1家:上海黄金交易所。
但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现货交易场所高达1230家,而这些现货交易所,都是各省市批准设立的。
因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交易所是典型的多头管理,到了省一级,反而造成了谁都不是主管的尴尬局面。
在今年证监会相关会议上明确指出,经摸底调查,全国共有300多家涉嫌非法期货交易、“类证券”投机交易等违规交易场所。
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些现货平台相当于法外之地,你还敢投吗?
防骗指南:远离现货投资!远离现货投资!远离现货投资!
以上就是我梳理出来的7种常见理财骗局,包括银行理财骗局(有3种)、虚假P2P骗局、基金骗局、原始股骗局和现货投资骗局。
这7种理财骗局是你生活中最常见的模式,一定要警惕。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只有到了“3·15”这一天,大家才能想起要打假要维权,未免有些悲哀,毕竟那些金融骗局每天都在上演。
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沉渣烂泥会浮出水面,我们最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风险辨识能力和纠正自己的理财观念,才能让骗子无处遁形。
(菜鸟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