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陷阱多:模糊本金的现金价值
“10万元起,年收益率25%;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懒人理财百万富翁不是梦……”这是一款多么诱人的银行理财产品,然而,让投资者意想不到的是,到期时却出现亏损的结果,有的产品公开宣传年收益率6%,到期时却亏损16%………近期,不少银行渠道销售的理财产品到期,出现亏损,引起投资者的不满,相关的投诉也非常多。
最近几日,本报记者兵分两路,广泛走访了广州市的十余家银行,发现出现这种情况,与银行销售理财产品不规范引起的误导有很大关系。
不规范销售1:银行销售不提示收益率区别
1月30日,工行一款针对高端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到期,净值只有0.83元,投资两年亏损16%,备受投资者质疑;兴业银行因代理销售的一款券商理财产品,投资6个月亏损将近40%,遭到投资者的广泛投诉。而中信银行、渣打银行也因境外理财产品出现巨幅亏损而备受质疑。
“预期收益率”可靠否
本报记者查询了大量银行理财资料后发现,近期出现亏损的理财产品,多是投资或者挂钩股票和基金的产品,由于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股市低迷,此类产品收益率受到拖累。
本报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与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习惯随意标示预期收益率有很大关系。如工行亏损16%的理财产品,原本是主要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开放式基金及可分离债券中所含有的权证等高风险市场的产品,收益率根本无法预测,然而工行在推销该款理财产品时,却给出了年化6%的预期收益率,给了投资者明确的预期。结果亏损高达16%。
而兴业银行代售的被投资者广泛投诉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是一款主要投资股市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其风险极高,但是银行在推销产品时,宣传栏却公然打出了“10万元起,年收益率25%;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懒人理财百万富翁不是梦;行长推荐:避险之王东风5号集合理财……”的广告。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多家银行后发现,大部分银行理财经理在接受投资者咨询时能提示风险,对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也不会公然给出“预期收益率”。不过在区分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具体风险解释方面,提示仍然不够。
前日,本报记者来到滨江东下渡路的一家银行网点,遇到了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退休老人罗阿姨,罗阿姨表示,自己好不容易攒了5万元,看到银行门口的宣传黑板上写着78天,收益率高达5%,便想购买理财产品以提高收益。不过当罗阿姨问银行工作人员,购买5万元78天能有多少钱收益时,银行工作人员因为忙,拿了一个计算器给罗阿姨,要其自己算。
罗阿姨算来算去,开始以为78天能有2500元的收益,后来记者从旁提醒,5%是年化收益率,还需要除以365天算出1天的收益,然后乘以78天,才能算出78天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