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到底发了多少只委外基金?
好像还是能数清楚的。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一直持续关注委外定制基金。虽然我们不是最早关注的,但我们肯定是最执着的。
因此今天来做个总结吧。
本周,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审慎发布了《中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委外定制产品管理能力及公平交易观察报告》,但是谢绝媒体索取。作为媒体,我很自觉,没有索取。
不过在他们公众号上还是提了这么一段,“按照此类基金的发展过程,产品的形式主要有纯债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共计三类。截至2016年末,委外定制基金的总数量约为633只,资产总规模约为10753.5亿元,其中,委外定制基金(债券基金类)的占比约为80.53%。对于快速发展中的、具有如此体量的一个行业现象,我们必须多多关注。”
济安金信指出,“由于基金公司对于委外定制产品都没有明确的特征标注、类型提示,为了稳妥,故用‘约为’二字。”
而有基金公司向我们独家友情提供了一份内部报告,也是针对委外定制基金的规模和数量。两者有一定出入,不过差距不算大。
内部报告显示,2016年共成立委外定制类产品587只,募集规模4931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是51%、46% 。年末总规模9038亿元,增长4107亿元,增速83%,增速和增量集中债券基金。而2015年共成立委外定制类产品177只,募集规模3396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是21.53%、20.66% 。从2015年到2016年,足见是一个翻倍的态势。
不过,除去三家银行系公募之后,整体上委外定制类产品的首募规模并不大。有5家公募所发的机构类产品数量占比均超过50%。当然他们都是大公司。
综合起来看,2016年公募一共成立了600只左右的委外定制产品,截至年末的总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当然这也为年末公募总规模突破9万亿元立下汗马功劳,已经占到差不多九分之一规模。
和基金公司吃着火锅聊着天的时候他们也说过,如果没有大银行“当爹给钱”,而是和其他商业银行谈,钱本身的成本就很高,有些甚至还会带一堆票据,风险也很大,管理起来其实难度不小,而管理费又低,根本就很难挣钱。
那么为什么还要咬紧牙关做委外呢?确实就是为了规模。
如果基金年度排名两个榜单放在面前,一个排规模一个排业绩,公募更加看重的肯定是前一个。
我们去年抨击了不少次委外定制基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最让人觉得五味杂陈的是公募对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真的上帝,后者顶多是上帝的附属品。前者可以随时随地地以资金进出要挟,仍然被捧在手心;后者即便是去股吧骂破喉咙也不会有人理你的。
在农历鸡年即将到来之际,有两个新年愿望,第一个是公募发委外请正大光明地发,在基金缩写里也带上委外二字,让大家都轻松。第二个愿望是第一个愿望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