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募布局打新基金 打新策略酝酿三大变化
业内人士认为,IPO常态化能够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也可以为市场提供较为稳定的打新标的,可以从容布局打新带来的投资收益。
随着近期监管层传递IPO常态化的信息,多家公募开始筹备申报或发行打新策略基金,以获取打新带来的低风险收益。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2017年参与打新需要在操作层面有新的变化,例如,要更加关注打新底仓风险、将“固收+打新”转变为“股票+打新”模式、固定要配备仓位的基金类型需参与打新增强收益等。
多家公募布局打新基金
北京一家小型公募市场部人士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该公司最近准备发行一只打新基金。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人士也表示,该公司最近申报了“股票+打新”策略的基金。他说,现在很多股票估值较低,而且银行、券商等机构也需要按比例配置一部分资金到权益市场,如果配置“低估值蓝筹+打新”策略基金,外加公募在网下申购新股的优势,目前仍具有不错的收益预期。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近期传递了让IPO常态化的信息,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用2~3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IPO常态化能够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也可以为市场提供较为稳定的打新标的,可以从容布局打新带来的投资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收盘,近一年参与打新的基金共有1789只,占所有可参与打新基金的72.4%。参与打新的基金类型既有普通股票型基金也有偏债混合型基金,既有增强指数型基金也有灵活配置型基金。
数据显示,近一年网下发行新股共有304只,易方达沪深300量化、泓德战略转型、易方达国防军工等13只基金获配228只新股。从获配金额看,易方达上证50以224只新股获配1746.35万元位列首位,上投摩根双息平衡A、诺安平衡、兴全趋势投资获配金额也在1500万元以上。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股票投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基金参与打新是因为一级半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估值存在差价,有相对确定的套利空间和相对确定的收益,在市场缺乏明显赚钱机会时,参与打新获取低风险收益仍是比较好的策略。
打新基金三大变化
虽然IPO常态化可以让公募安心打新,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募参与打新的操作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是今年将更加关注底仓风险。北京上述大型公募股票投资部负责人表示,随着新股预期收益率下降,基金底仓波动将对收益产生重大影响,基金在操作中应控制底仓波动对收益的侵蚀。
这位负责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对于一只2亿~3亿元规模的基金来说,打新对基金的预期年化收益在3%~5%,全年收益就是600万元~1500万元;而打新需要配置1亿元~1.5亿元的底仓,若底仓损失10%,亏损就是1000万元~1500万元,就把打新收益全损失了。但如果底仓安全,甚至可以赚取一定收益,打新的收益就很可观了。”
事实上,随着新股发行数量增多,新股上市后的赚钱效应也在每况愈下。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2月17日,去年12月上市的45只新股平均涨幅为153.1%,比2016年7月峰值下降188.9%;涨停板数量为9.33个,也比去年峰值减少7.28个。
上述负责人表示:“新股上市后打开涨停板时间越来越早,打新基金的收益预期还是不能太高。在打新基金收益率有限的情况下,配置打新基金的底仓就更为重要,需要稳健的策略来平衡底仓和打新的综合收益。”
其次,很多去年“固收+打新”的组合变成“股票+打新”。
北京一位绩优基金经理透露,与去年机构定制“固收+打新”策略基金不同,今年机构的需求主要是“股票+打新”模式,因为机构认为债券还在调整期间,缺乏趋势性机会,而股市经历“去杠杆”、“去泡沫”后,很多股票估值有了吸引力,有的业绩良好的汽车蓝筹股估值接近银行股,往下的空间很小,配置这些股票做底仓,就可能获取打新和底仓股票估值回升的双份收益。
最后,在存量基金中,某些固定要配备仓位的行业基金、主题基金、指数基金,也会固定参与打新做收益增强。
北京上述大型公募股票投资部负责人称:“像我们公司的消费行业基金和增强指数基金,这类本来就要配置股票仓位的基金,都会参与打新做收益增强,坚持做下去对提升业绩会产生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