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十年投资路 盘点那些你后悔没买的产品
很多人会后悔前几年没有买房,但很少有人发现,自己也错过不少很不错的保险产品。十年来,有人已经开始接受保险进入生活,也有人仍视保险为洪水猛兽。不管态度如何,许多保险产品已经真真实实地给购买者带来了好处。
与十年来没少折腾的证券市场相比,有些金融领域的变化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年,如果你买了那款保险,不知道有多合适!”有保险意识并早早行动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更加觉得自己当初有多明智。谁买谁知道,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受益者开始和人们说起自己通过保险得到的好处以及收获的权益,甚至会沾沾自喜。对普通人来说,这或许是保险最闪亮的一点。在适当的时候,购买了适当的保险,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然而,保险是个奇妙的东西,人们有太多的理由和借口不去碰它:认为谈生死不吉利、不着急、没时间考虑、没钱、要先买房买车买股票、保险收益低、觉得不出险保费打水漂、抱有侥幸心理,或者干脆就认为保险是骗人的等等,不一而足。
同时,无论当初对保险行业如何看待,又有相当多的人,或因为发生事情没有保险而追悔莫及;或某一天保险意识终于觉醒却发现熟悉的某款产品已消失无踪;或年龄已大,身体状况欠佳而无法购买保险;或发现周围人已开始享受保险收益而羡慕嫉妒;或当经济条件宽裕时保费也不如当初那么低廉。
有多少人后悔当初买了股票,后悔当初没买房,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没买保险也是如此。只是后悔的程度和损失不同。
当高预定利率已成往事
谈起后悔,不得不让人想到20世纪90年代的高通胀高银行利率时期。很多人会说“原来的保险是如何如何便宜”,指的就是1999年之前的高保单预定利率时代。
保单预定利率是影响保险产品费率的重要因素。接触保险时间早的人,大多知道储蓄型保险的保单预定利率由1997年底的7.5%以上,伴随着降息逐步降低至1999年的不高于2.5%并维持至今。“原材料涨价”导致1999年之后的产品费率远高于从前,从收益的角度看则是大打折扣。1997年12月1日,市场所有预定利率在7.5%的产品正式停售,有的公司停售前一个月的业务量甚至占全年业务量的一半左右,并集中爆发在停售前一天。
作为亲历者的一位业内人士回忆说:“当时签单还能收取现金,那天营业部里桌子上全是钱,有好几百万。”后续的几次下调都发生过类似的“抢险”。随后,所有高预定利率时期的产品相继停售。
除了那些在预定利率降为2.5%之后停售的高息产品,从1999年到现在也有很多产品从市场上消失。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因为产品的升级改造而停售,老产品退出马上就有新产品代替,中国人寿甚至有很多系列产品的新老版本在同时销售,比如业内著名的康宁系列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便于客户选择。
很多人认为停售的产品必然是会让保险公司亏钱的,对客户来说一定更值。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至少在1999年之后的产品,由于保单预定利率始终是2.5%,老产品的停售大多是更新换代的需要。一般来说,各种产品的新版本在保险责任等细节上会更加合理或更加人性化。对于停售产品不必过分怀念。
当然,确实也有一些产品,由于费用过低或者发生率过高,曾经昙花一现,买到的人也十分幸运。
错过好产品的代价
赶上好时候,买到便宜保险的人自然满心欢喜。在那之后,乃至现在都有人后悔当初没抢几个产品,对昔日的“老情人”念念不忘。甚至有人把现在的保单预定利率不如从前作为自己不买保险的理由,“守身如玉”。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人们普遍没有多少钱,能年交几千元保费的更是寥寥无几。即使曾经买了便宜保险,如果是储蓄型,大多由于量小,到现在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纯保障型产品由于本身就已经很便宜,什么时候买区别也不大,而且可能以后还要加保。
就算是再好的保险产品,要想接受住时间的考验也并不容易。王菁在1995年就给当时10岁的女儿买了一款重大疾病保险,保额是2万元。当时算起来很划算,那会儿如果治病要花2万元,已经是很了不得的疾病了。但如今2万元的大病保额基本是杯水车薪。即使保险仍然生效,也如鸡肋一般。
如果没有在保险上进行持续投入,以前的东西再好,指望它也不见得能解决什么问题。
买了不少保险,却偏偏少了那一种
把各种保险责任分开来说,一般情况下基本的保障包括死亡保障、重大疾病保障和一般医疗保障。死亡保障和一般医疗保障还要区分意外和非意外,保险还需涵盖家庭所有主要成员。
中国的保险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投保人即使有保险意识,也往往很难弄懂保险知识,容易出现保障不全面的问题,这一点和十年前没什么不同。可以说,明明有保险意识也买了保险,出险后发现当初忽略了某个方面而没法理赔是最冤枉的。不过与以前不一样的是,人们买保险时会越来越注意到底应该买什么产品,这使得目前各种保险产品在向着个性化、专门化方向发展,由以前的包办式变成现在的制定式。当然,一些“考虑周到”的全面型产品容易被人忽视。
遗产规划,过时不候
保险的各种功能中,遗产规划很容易被人忘记。遗产和保险的关系似乎也是这十年间,人们在媒体上见识了各种人的身后故事以后,才逐渐被人认识的。不过,大多数人认为需要遗产规划的人都是有一定资本的,实际上普通人在家庭情况复杂或者有房贷等其他债务问题时,同样需要好好研究财富传承。由于保险的特殊性,通过直接指定受益人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各种纠纷,并保证安全,甚至有放大功效。
产品上,基本只有终身型的人寿保险才能够做到,也同样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发挥最大功效。而人由于无法预测什么时候会去找祖先打牌,不在能买的时候做好准备很容易到最后束手无策。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遗产税,但谁也不能保证未来也一定没有,那时候没准备恐怕更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