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迎风口服务与理赔是关键
在时下最为热门的互联网金融浪潮下,保险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子板块,其触网进程引人注目。自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互联网+”概念以来,在技术不断成熟的条件下,“互联网+保险”发展更是风起云涌,劲头十足。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人身险网销经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000亿元,实现累计年化规模保费1181.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占人身险行业1—9月保费总收入的比例达到6.3%。
其中,仅7—9月的累计保费收入就达729.1亿元,远远高出2014年全年353.2亿元的水平,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发展态势迅猛。同时,互联网保险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长。截至三季度末,开展网销经营业务的人身险公司数量已从2014年的52家增长到58家,占人身险公司总数81%。
近年来,传统保险销售渠道面临较大的瓶颈,在未来新增保费市场中承载的作用势必会越来越有限。显而易见,互联网渠道将会成为重要的销售方式。据测算,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保险的重要消费人群,互联网所能承载的市场增量空间将越来越大,十年后有望达到6万亿的保费规模。
保险触网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主流趋势,传统保险公司也已认识到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性,并将“拥抱”互联网渠道作为公司未来重要的战略环节。笔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保险企业中,中国平安(601318,股吧)和中国太保均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互联网战略体系。两家险企都属于综合保险集团,且都尝试了从多个平台打造互联网接入渠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覆盖的网络接口。
可以说,互联网对于传统保险销售渠道是有力的补充,好处在于可以升级和帮助代理人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服务体验,提高承保效率。不光如此,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保险也在经历不同的成长境界。
首先是1.0版本,即渠道创新。正如前言所述,互联网渠道创新可以缓解传统保险营销困境。2014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大约6.49亿人,今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更是达到了近9亿人。互联网渠道可以较低的成本为保险公司带来一个规模持续增加的潜在客户群体。数据显示,目前已有61%的保险公司既有自建互联网平台,又与第三方平台合作。
其次是2.0版本,即场景与产品创新。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为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提供了新颖场景和丰富标的。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众安保险斩获超过2亿保单,保费收入逾1.28亿元,而这2亿多保单基本来自退运险、货运险、信用保证险、小米手机意外保等险种。
同时,新技术也正在改变传统定价模式,为实现精确定价、动态定价创造可能。随着车联网的技术应用,已有互联网车险产品实现了传统车险定价模式由按车型定价向使用行为定价转变,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也使得传统健康险产品的定价模式由静态定价转为动态定价成为了可能。
第三则是商业模式创新,也就是3.0版本。在互联网与保险融合后,保险盈利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可以深耕保险领域,通过产品优势、压缩渠道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则可通过构建生态圈,使用跨界竞争、客户迁徙战略建立竞争优势,又可以打造闭环流程,从产品信息浏览、咨询、购买,再到后续产品服务全部在线上完成,提升用户体验。
而且,保险基于传统业务而设定的组织结构在面对变化迅速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时决策流程过长,反应速度过慢,未来扁平化将成为互联网保险公司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业界实践来看,股东互联网背景凸出的众安保险则正处在了2.0与3.0版本之间。开业2年来,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其依托互联网渠道实现了高速发展。截至2015年6月,众安保险从行业保费收入的第59名上升到第31名;而互联网思维也几乎贯穿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此外其还为许多新兴行业提供行业产品风险解决方案。
纵然互联网保险在线上的百般优势,但依旧不能回避线下服务与理赔等诸多环节。互联网保险虽改善了消费者和保险产品之间价格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仍难以解决由于保险产品本身设计较为复杂的特性,进而导致的二者之间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线下仍然是互联网保险的重要一环。
从海外经验来看,单纯的互联网渠道也很脆弱,反之拥有良好传统渠道的保险公司则可通过互联网渠道真正实现盈利上的锦上添花。比如,即便是保险市场发达、互联网环境良好的欧美国家,目前在线保险的实际保费规模仍难以和传统保险渠道相比较。从目前全球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在线索赔服务未来仍需要加强提升。
有专家指出,线下实体经济中的产业链孕育着丰富的保险产品消费场景,容纳着整个经济体的巨大消费力,提供了互联网和线下客户无缝对接的购买入口,既是催生互联网保险的“襁褓”,也是互联网保险赖以生存的根基。离开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互联网保险必是无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