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售保险成汽车站潜规则 七成乘客不知可不买
调查期间,东方今报记者又随机查看了17名乘客的保险单:9名没带身份证的乘客保单上姓名出现了错误,5名乘客保单上的投保人一栏写的是陌生人的名字。
七成乘客不知保险可不买
接连几日的调查中,记者发现,至少七成的乘客不知道“1元保险”其实可以不买,而另外三成左右的乘客则表示,1元钱可有可无,就算是搭售也无所谓,主要是图个安心。
一位姓吴的乘客说,自己根本不知道那保险是咋回事,“买票时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一直以为那是必须要买的。”乘客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多次就车票搭售保险一事向车站方面质疑过,问他们为啥不在售票时向乘客解释清楚,“对方的解释是,不可能每一位乘客买票时都解释一遍,那样太费事,并称尽管是商业保险,但车站方面都是为乘客考虑,所以很多时候就直接出售了”。
对于保险单据上打错姓名、没有身份证号,甚至是别人名字这些现象,多数乘客坦言,买到票后最多看看车票上的发车时间、座号,很少仔细核对过那张保险单据上的信息,很多时候一拿到票就把那张保险单扔了。
谈及保险单据上如果身份信息不全,一旦真的遇到意外,后期可能会出现理赔困难的问题时,乘客的态度多是“没想那么多”。“主要还是钱少的问题。”一位男乘客坦言,自己其实发现过保单上姓名错误的问题,可怕麻烦也就没返回窗口询问。
平顶山市民张先生认为,是否购买保险,应该乘客自己说了算,不应在售票口直接出售,尤其是不能在隐瞒消费者知情权的前提下出售。他建议,如果车站真是为旅客的安全着想,可以仿照机场的做法,单独设立一个出售保险的窗口,如果乘客想买保险,会自己主动去购买。
搭售商业保险到底是车站售票员的个人行为,还是车站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3月10日,东方今报记者就此分别采访了平顶山几家车站、运输公司的负责人,各方均表示不存在搭售保险的行为。
无法自圆其说的解释
在该站售票大厅内有个展板,上面显示2012年2月份平顶山客运中心站各售票员的售票和所卖1元保险的情况,11个售票员共卖出保险86246份。
3月9日,记者再次来到平顶山客运中心站,先后在两个窗口购买车票。买票时,售票员在没有看到身份证的前提下,就出售了保险。
随后,记者找到了该站负责人范奇。范奇称,他们是去年8月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这项“1元保险”的,几个月来,在运作上一直都很规范。“保监会对这种1元意外保险做的有专门的设备,买保险时,乘客必须使用身份证才能进行投保。若乘客买票时没带身份证,或者不能同时提供姓名与身份证号码是绝对买不到这个保险的。”
范奇说,销售情况并不太理想,每天甚至连一百份都卖不了。“车站出售这种保险几乎没有什么利润,每卖一份,站里能拿到的费用不到一毛钱。”
但巧合的是,在该站售票大厅内有个展板,上面显示2012年2月份平顶山客运中心站各售票员的售票和所卖1元保险的情况,11个售票员共卖出保险86246份。其中,有8位售票员当月卖出的保险份数都在7000份以上。
推“1元保险”的用意何在
范奇认为,乘客在购买车票时再花1元钱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就等于为自己和家人编织了又一层防护网。
根据有关规定,乘客购买的车票中已含有客票附加人身险,这种保险为强制性保险,收费标准为人车公里0.0048元,按100公里的乘车里程计算,每位乘客在其支付的票价中已经含有0.48元的保险费。那么,车站方面为何还要推出这种商业性保险?其真正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