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保险业改革 创新试点推动精细化转型
考虑到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因素,新型融资工具仍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短期内这些新型工具仅可作为辅助工具,而无法取代传统融资工具的主导地位。
潘洪文:新型融资工具的优势在于:对发行主体的规定可能较次级债相对宽松;发行期限更长,是对长期资本的补充,而不是短期资本的补充。假设保险公司发行的混合资本债与银行混合资本债规定相同,则混合资本债的期限至少超过10年,通常是15年或更长,而目前的次级债通常为5年或10年。
硬币总有正反面。新型融资工具的劣势在于:对于混合资本债,由于期限更长,因此资金成本更高,对保险公司的财务压力更大;对于次级属性的可转债,一方面由于最终转股的可能性较大,转股时会摊薄公司业绩,另一方面存在发行失败的可能性,即转股价格过高触发赎回条款。
上海证券报:近年来,保险投资渠道不断被拓宽,继不动产、PE后,股指期货也将有望放开。这一领域的放开,将对保险资金运用产生哪些影响?保险公司是否已具备参与股指期货的能力?
孟森:对于保险资金而言,股指期货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一种避险工具、配置工具。A股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在股票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合理的避险工具、配置工具,保险公司权益配置比例往往呈现巨幅变动,如以往数据就有从牛市最高24.3%的持仓到熊市最低4.7%的配置比例。大规模的资金出入A股市场,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市场波动。而如果有了股指期货这一工具,保险资金可以利用期货合理管理自己的权益头寸,有助于减缓巨额交易对现货市场的冲击。
同时,在没有做空机制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在熊市中只能将权益仓位一降再降,但仍难避免市场下跌造成的损失,从而造成各财务年度间投资收益的大幅波动。如果能运用股指期货开展套期保值,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损失、平滑收益。股指期货还可以丰富保险资金的投资策略,有利于开发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在基金、券商等同业均已放开参与股指期货的情况下,保险资金也迫切需要参与到股指期货市场中来,培养人才团队、积累经验,与同业开展公平竞争。
我们已经在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准备,在对冲工具、利率的对冲、外汇风险的对冲和股票市场的对冲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参与了仿真交易。
我们也看到,参与股指期货给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提出了更高的风控要求。期货业务是保证金交易,与普通证券投资相比,风险程度更高,需要有适当的风险预算、专业岗位分离、不同层级的授权、全流程监控等多种措施才能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事先预期的范围内。
另外还要考虑到期货市场波动对财务收益的影响。由于套期保值会计的严格要求,部分套保为目的的期货业务在会计上并不能完全按套期保值会计来处理。换而言之,部分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其对应的套保目的的期货头寸只能按照交易类金融资产来分类,这种会计处理上的不对称性也会加大保险公司财务收益的波动性。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些问题,并正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黄英君:运用好股指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能帮助保险资金抵御短期市场风险,最终实现长期投资目的。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正规军仅有12家,而大型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人才储备相对充足,中小型险企相对不足。但我们也看到,目前由于股指期货在国内起步较晚,该领域人才储备都不是很多。再者,由于股指期货“只做对冲不做投机”的监管原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股指期货操作的条件。结合来看,目前保险公司应该具备了参与股指期货的能力与条件。
潘洪文:作为国内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均允许参与股指期货,这使得作为最大机构投资者的保险公司在这场资本市场投资游戏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保险资金一旦被允许参与股指期货,将使得保险公司改变以往只能单边做多的投资方式。考虑到中国股市近些年的低迷,允许使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有利于降低市场冲击成本。如果保险公司面临大规模的理赔或退保,或者保险公司非常不看好市场时候,需要大规模的减仓,而大规模抛售股票会导致股票大幅下跌,产生较高的市场冲击成本。如果保险资金允许使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保险公司可以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卖出期货合约,然后再变现股票,待变现结束后再将股指期货空头合约平仓,这种方式能大幅降低市场冲击成本,减少因大量抛出股票引起股价大跌而造成的损失。
另外,作为长期资金投资者的保险公司,通过使用股指期货来控制仓位,可以减少频繁交易导致的交易成本大幅上升。
A股保险上市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一览
2011年末 2010年末 2011年末 2010年末
中国人寿170.12% 211.99% 中国太保(601601,股吧)284% 357%
新华保险(601336,股吧)155.95% 34.99% 中国平安(601318,股吧)166.70% 197.90%
数据来源:综合保险上市公司年报汇总整理
车险市场化改革渐行渐近
上海证券报:随着《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的下发,车险市场化改革大幕徐徐拉开。这一改革的推行,将对车险市场、保险公司、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配套细节是否还需完善?
朱晓俊:总体来说,此次车险市场化改革,将有利于提高车险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化风险与费率科学匹配,进一步促进市场竞争,从而惠及广大车险消费者。
具体对于车险市场来说,车险市场化改革必将带来市场格局及游戏规则的新变化,这对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监管部门在《通知》中从监管制度设计上,采取了包括建立市场退出机制、限制个性化产品开发条件、建立纯损失率定价参考及定期调整机制、限定35%预定附加费用率上限等多项风险管理措施,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车险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变数,整体费率下滑、费用攀升等潜在风险依然存在,这需要所有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市场的新变化,围绕改革的宗旨和方向,切实完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维护公平竞争,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