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金融知识普及 构建安全金融环境: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多措并举开展 2025 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当前,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渗透与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社会公众对专业金融知识的需求持续提升,防范非法金融风险、维护自身金融权益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深入贯彻国家金融政策导向,积极响应金融监管部门关于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金融素养的号召,浦发银行郑州分行聚焦百姓日常金融生活中的痛点与需求,精心策划并全面启动 2025 年金融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理性辨别金融产品与服务、有效远离非法金融侵害,共同构建安全、稳健、诚信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公众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一、筑牢宣教主阵地,金融知识精准 “送上门”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将此次金融教育宣传周视为履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重要契机,高度重视活动组织与落地。活动启动前,分行迅速组建了由分行领导牵头、各业务条线负责人为核心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多轮研讨统筹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 —— 不仅明确了 “普及金融知识、守护金融权益” 的活动目标与 “金融惠民、安全同行” 的主题口号,更细化了各阶段重点任务、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确保宣传工作层层压实、环环相扣,切实避免形式主义,保障活动实效。
线下营业网点作为此次宣传的核心主阵地,被打造成了 “金融知识普及窗口”。各网点统一部署宣传物料:进门处张贴色彩鲜明的金融教育海报,大厅悬挂 “防范电信诈骗、保护个人信息” 等醒目横幅,LED 电子屏 24 小时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与风险提示,从视觉上营造出浓郁的活动氛围。同时,所有网点均专门设立 “金融知识宣传区”,配备专业宣传折页、案例手册与咨询专员,聚焦公众最关心的金融热点内容开展系统化、场景化普及 —— 针对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详细解读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核心权益的具体内涵与维权途径;围绕防范非法金融广告,拆解 “高收益零风险”“保本保息” 等虚假宣传套路的识别方法;在电信诈骗防范板块,结合近期高发的 “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 等案例,讲解诈骗分子的新型作案手段与应对技巧;此外,还系统普及了支付安全操作规范(如扫码支付风险防范)、个人信息保护要点(如身份证、银行卡信息保管)、理财基础知识(如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及信用记录维护的重要性,让公众在网点办理业务的间隙,就能轻松获取实用金融知识。
“金融普及教育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第一道防线,尤其是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等风险辨识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更需要我们主动靠前服务。”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表示,“我们不仅希望通过此次宣传提升大家的金融素养,更希望帮助这些群体消除对数字金融的陌生感,增强使用手机银行、线上支付等服务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据悉,本年度宣传周在延续往年线下网点宣传、社区讲座等有效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 “精准化” 与 “针对性”。针对养老诈骗、非法集资等社会关注度高、危害大的高风险领域,分行专门制作了案例警示手册与短视频,用 “以案说险” 的方式强化公众警惕意识;同时,聚焦 “一老一小一新”(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及农村偏远地区人群,开展精准 “下沉教育”—— 为老年人提供 “一对一” 现场讲解,为乡村居民送去通俗易懂的方言版宣传资料,为校园学生设计互动课堂,着力打通金融知识普及的 “最后一公里”,让金融教育覆盖更多此前触达较少的群体。
二、分层分类定制化,让金融知识 “有温度、接地气”
为避免金融宣传 “一刀切”,切实提升知识传递的有效性,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立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与认知特点,推出分层分类、贴近生活的定制化宣传活动,推动金融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实现 “全方位覆盖、深层次触达”。分行始终坚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实际生活场景与河南地域特色设计普及手段,让专业的金融知识变得 “听得懂、用得上”,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惠及广大群众。
围绕 “理性投资、理性维权、理性消费” 三大核心主题,分行精心打造了 “理性认知,守护财富” 系列特色活动,并依托 “金融维生素”“财富守护站”“青春财能” 三大成熟项目构建差异化宣传场景:“金融维生素” 项目聚焦基础金融知识普及,如同为公众金融素养补充 “营养”,内容涵盖存取款、转账、征信等日常金融服务;“财富守护站” 项目侧重风险防范与财富管理技巧,针对不同收入群体提供适配的理财建议,帮助公众避开 “高息陷阱”;“青春财能” 项目则专门面向青少年,通过金融知识小游戏、模拟理财等趣味形式,培养其正确的金钱观与消费观。通过这些项目,不同群体都能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知识内容,在参与中逐步增强财商意识、提升权益守护能力。
此外,分行还组织业务骨干组成 “金融宣传小分队”,主动走进菜场、超市、古镇、博物馆等充满 “烟火气” 的生活化场所,开展一系列互动性强的宣传活动:在菜场,队员们趁着居民买菜间隙,用 “大姐,扫码付款要认准官方商户,别扫陌生二维码”“大爷,收到‘中奖’短信别轻易点链接” 等接地气的语言,讲解支付安全与反诈知识,打造 “装满菜篮子 守护钱袋子” 主题场景;在超市,结合居民购物支付、积分兑换等日常场景,普及信用卡安全用卡、防范 “低价购物诈骗” 等内容;在古镇与博物馆,针对游客群体开展 “金融相伴畅游天下” 活动,提醒大家在旅游中保护个人信息、防范 “虚假预订”“消费套路贷” 等金融陷阱。这些活动打破了传统宣传的 “距离感”,让金融知识融入百姓日常,切实提升了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三、线上线下融创新,让金融宣传 “传得广、记得牢”
面对数字化转型趋势,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积极拓展宣传渠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形式创新提升金融教育活动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分行充分结合河南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将传统艺术与金融知识巧妙融合 —— 创新运用豫剧元素,借助 “包公” 这一深入人心、象征 “公正、打假” 的人物形象,打造了系列 “以案说险” 短视频。视频中,“包公” 以通俗易懂的豫剧唱段与对白,拆解 “养老投资诈骗”“虚假信贷广告” 等典型案例,生动讲解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与防范要点,既符合老年人的审美偏好,又让金融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记忆,真正实现了 “接地气、有温度” 的传播效果。该系列短视频已通过分行官方视频号、抖音号、微信公众号及各网点客户群、社区群广泛传播,上线首周播放量便突破 10 万次,获得了公众尤其是老年群体的一致好评。
在线上领域,分行还推出了多元化的宣传形式,确保金融知识精准触达重点人群:开展 “金融知识有奖问答” 活动,通过分行手机银行 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设置与日常金融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如 “个人征信报告在哪里查询?”“存款保险的保障限额是多少?”),参与者答对即可获得小礼品,既提升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又强化了知识记忆;针对老年人、新市民等重点群体,精准推送反诈提醒短信,内容简洁明了,如 “【浦发银行温馨提示】陌生电话提‘转账’,不听不信不汇款;养老投资高收益,大概率是诈骗”,有效降低了此类群体的受骗风险;同时,根据不同受众需求开展差异化诚信教育与维权知识普及 —— 为中青年群体推送金融理财科普文章、理性投资案例分析,为企业主推送企业融资、资金管理相关知识,为青少年推送 “校园贷危害”“正确消费观” 等内容,引导各类消费者树立科学理财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与依法维权能力。
“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在总结此次活动时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线上线下宣传协同发力:线下将进一步扩大‘下沉教育’范围,深入更多农村地区与偏远社区;线上则会探索更多结合河南地域文化的创新形式,如融合少林文化、地方戏曲等元素,打造更多受公众喜爱的金融宣传内容。我们将以更多元的形式、更精准的内容,切实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为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护航百姓幸福美好生活持续贡献浦发力量。”
(通讯员:张亚雷 赵培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