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谨防“竹篮打水”

2012-01-09 17:55:42来源:[!--befrom--]
字号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内容和成败关键是核心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化技术和经济机制的成熟。对于中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包括发达国家已经存在而我国尚没有的高端产业及产业链高端环节,也包括在发达国家正在探索的新的产业门类。无论是前一类产业还是后一类产业,都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尽管对于前一类产业我国尚有一定的模仿创新可能,实现技术的国际转移,因而技术路线选择比较明确,但是总体来说,在这两类产业的发展中自主创新的决定性作用都越来越强。因为,高端技术的国际转移障碍非常高。而发展后一类产业则只能主要靠自主创新,因而其研发成本、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都是相当高的。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在技术不成熟和技术路线不明确的条件下,不能急于在低端产业链上铺摊子,过分扩大生产能力。实际上,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都是很长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的有些环节上(通常是终端使用环节)具有资源环保优势;而在有的环节上并不具有资源环保优势,甚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反而是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工艺(例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业链前端)。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实现某些产业端的技术创新,而且要培育和实现全产业链以至产业全生命周期的成熟技术和技术经济优势。从这一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不是“点”状突破,而是“线”状(全产业链)和“面”状的(需要社会性的广泛创新包括基础设施的支持)技术革命。因此,必须以系统、综合和全面协调的创新活动来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不能异化为圈地块、争补贴、上项目的锦标赛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要避免传统发展思维和“血拼”式增长方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演。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当前,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地区竞争的投资热点领域,这本身虽然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惯性和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往往异化为竞相扩展产能的投资项目。而且,由于各地方政府直接和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的竞争,以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演变为圈地块、争补贴、上投资的锦标赛,导致很大的副作用和资源浪费。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当然,任何发展路径和产业路线都要有一定的资源投入,需要有一定的建设用地开发指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能没有政府支持,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政府补贴也是有限的。依靠生产性投资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正是需要改变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典型行为。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可能又出现中国产业主要在新兴产业的中低端进入和低效益端扩张,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成本留在中国,而把节能环保的产品出口到了发达国家的现象。而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原本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衷,决不应该出现从大门被赶出去的“魔鬼”,又从窗户跑回来的结果。如果那样,将无助于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也违背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衷。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必须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式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新的体制机制来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沿着更高效率、更具有科学合理性的路径推进,避免传统发展思维和“血拼”式增长方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演。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企业的创新想象空间至关重要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不是一哄而上的投资热,而是脚踏实地的研发创新。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69S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产业发展重大问题之一。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越是重大的问题越需要由更高级别的决策层次来解决。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各级政府的经济规划和项目审批部门也都忙于策划和安排所辖地区或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具体投资项目。由于凡政府认定的项目方向,往往就会有特殊的支持和优惠措施,例如,可以有建设用地指标,甚至还会有财政资金的补贴,所以可以引致企业投其所好。但是,如果因此而认为政府部门就比企业更明白,特别是越高层次的政府部门就越聪明,越了解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路线,越能够做出正确的项目选择,则是过高估计了政府部门的能力。实际上,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政府部门拥有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能力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如果政府部门决策失当,往往会产生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后果。

上一篇:原材料成本下降 乳企集体逆势涨价形成价格联盟
下一篇:外商投资整车制造受限 车企几家欢喜几家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