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银行业热点话题:银行资产业务扩张将受到抑制
2017年,银行业利润增速将呈何趋势;银行资产质量是否迎来拐点;“大热”的民营银行发展将迎来怎样的机会;银行理财在规模和收益上将如何……新年伊始,《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四位银行业界的学者专家。透过他们的专业见解,我们或许可一探究竟。
殷剑锋:银行资产业务扩张将受到抑制
我国商业银行业利润增速近两年来一直在个位数徘徊。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2017年,我国银行业将延续利润增速趋缓的态势。他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高基数”的影响,如同GDP进入一个高水平值后可能会进入增速下降通道一样,我国银行业利润水平的持续上升也将迎来一个增速趋缓的过程,甚至因为经济、金融结构调整而进入一个相对徘徊的阶段;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利润增速的下降也与整个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乃至宏观经济的态势密切相关。
殷剑峰称,从2017年开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基调下,控制风险将成为首要任务。这首先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扩张将受到抑制。例如,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将显著压低个人住房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扩张规模,债券市场风险的暴露将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银行自营、代理业务影响到银行的非信贷资产业务扩张。从负债端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PPI上调的趋势在美联储加息后更加明确,过往的通货紧缩正在被再通胀取代。
“这一方面对银行信贷和非信贷资产的扩张形成了资产方的打压;另一方面,在存款利率上限已取消的背景下,可能会对银行负债端成本形成向上的推动力,银行利差收益会出现较大幅度收窄。”殷剑峰分别从资产端和负债端两方面做出了阐述。他还表示,“随着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暴露,银行提高拨备覆盖率、提高流动性备付水平都会成为降低利润的主要因素。”
殷剑峰认为,银行利润增速降低、甚至进入零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银行利润的涨跌再正常不过。“纵向比,例如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相比,我国银行业经营的利润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都大大提高;横向比,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也是最好的。”殷剑峰补充说,“当然,核心问题还是要防范信用风险,尤其是防范信用风险蔓延成为流动性风险。”
利润增速持续放缓,国内的商业银行业也在持续探寻可持续的转型道路。殷剑峰表示,不考虑政策性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大体分为四个层级:第一个是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控股银行;第二个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第三个是140家左右的城市商业银行;第四个是接近3700家的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大型银行来说,其近些年一个很明显的步伐是在拓展国内综合经营的基础上,实现“走出去”,在国外设立、收购分支行;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每家银行都在依据本行比较优势提出特色化经营方案,如“全资产经营”、“轻型银行”、“零售和中间业务发展道路”等等;对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大体都在走负债来源于本地、资产服务于本地的专而精战略。“当然,在转型的过程中肯定存在坎坷。”他说。
针对近几年不少银行纷纷探寻的“轻型银行”转型,殷剑峰表示,对于“轻型银行”可以有两种不同、但基本关联的理解:其一,所谓的“轻资产”,关键是轻表内、或者不计入资本核算的资产;其二,实质是“轻资本”,即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不损耗资本。无论轻哪种,核心问题是提高利润——提高经风险调整后的利润水平。所以,“轻型银行”的发展,其要义是发展节约资本的资产业务,如零售银行业务,如净值型理财业务。不过,他同时称,需要认识到的是,这些业务都是在“重资产”阶段累积起来的结果。没有经历“全资产经营”阶段,“轻型银行”只是空中楼阁。原因很简单,没有“全资产经营”,“轻型银行”所依赖的零售客户群体就不存在,净值型理财业务所依赖的各种投资理财产品就没有着落。所以,无“重”哪来“轻”。
殷剑峰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已经从“传统银行业”跨越成为综合经营的混业银行体系。我国多数银行,尤其是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早已经不是专注于存贷款业务意义上的传统银行。未来银行业综合经营是否有必要从银行控股集团走向金融控股集团,从而同时发挥银行业综合经营的规模和范围优势值得探讨。
朱宇:不良贷款风险一到两年内将继续向内陆地区蔓延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朱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江浙地区银行不良压力有所减缓,但2017年银行业整体风险还在积累。总体来看,整体的实体经济还没有恢复,不良贷款的风险一到两年内还会持续向内陆地区蔓延。
根据银监会已经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15年末的1.67%增长0.14个百分点,该数据也为2009年二季度以来国内银行不良率的峰值。与此同时,目前多家银行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多家位于江浙地区的银行不良率较2016年初已经有所下降。朱宇表示,江浙地区的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下半年已经有所好转,这个趋势其实是在预计之内的。“本轮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其实也是从江浙一带开始的。江浙地区的产业比较集中于轻工业和外贸出口业,受到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地区消费能力的下降间接导致了江浙地区银行不良率的上升。但江浙的民营企业相对更为自由,也更符合市场化经营的规律,随着市场的发展,伴随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自然就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被淘汰的企业的银行贷款就成了不良贷款。而存活下来的企业,其生存能力更强、资金运作也更有保障,因此,其在银行的贷款质量反而会好转。”朱宇说。
朱宇表示,虽然江浙地区的不良率已经下降,但2017年银行业整体的风险还在积累。总体来看,目前整体的实体经济还没有恢复,不良贷款风险一到两年内还会持续向内陆蔓延。在整体经济好转之前,那些自主创新能力弱、产能过剩的企业受外界的负面影响依然较大。
伴随银行不良率的不断升高,国内的银行也在探索多种渠道来处置不良资产。朱宇表示,中国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建设方面目前还不是太成熟,企业倒闭之后的剩余资产、无形资产的处置、清算、转让等都还在探索阶段。“这个市场机制的建设和市场环境的完善并不是由某一个部门就能够独立完成起来的,需要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参与,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也需要划清一些界限和规则。”他说。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和《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的要求,除国家另有规定外,银行不得直接将债权转为股权。银行将债权转为股权,应通过向实施机构转让债权、由实施机构将债权转为对象企业股权的方式实现。目前,五大行均已经发布公告称将设立全资子公司,专司债转股业务。目前,这些银行系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成立仍待监管的正式批复。
“目前银行自行组建的AMC(资产管理公司)与之前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同的是,政府方面对银行系AMC介入的更少些,这样会留给银行和企业更多的探索空间。”他说。
朱宇称,债转股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它是重组贷款的一种形式,通过变更债权债务当中的某些条款,来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在整个债转股的过程中,会面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平衡和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市场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控制金融风险,资本都有逐利性,免不了追逐短期利益,忽略长期利益,所以一定程度的监管还是必要的。“如果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是通过其内部流程进行有效地控制,那么债转股就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和鼓励的道路。”朱宇说。
董希淼:民营银行要优化公司治理和差异化发展
近期,银监会印发了《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规制统一、权责明晰、运转协调、安全高效”的监管要求。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人大重阳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在就民营银行发展问题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银监会过去先后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为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我国民营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将优化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从公司治理机制方面来看,董希淼表示,监管对民营银行中的民营股东所占的股权比例提出了上限要求,其目的是要防止野蛮人入侵和避免银行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的隐患,引导民营银行长期稳健发展。
“对民营银行而言,过度集中型和过度分散型的股权结构,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针对民营银行的股权结构,董希淼表示,“股权适度集中,即股权较为集中但集中程度又不太高、且又有若干个可以相互制衡的大股东的股权结构是最有效率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我们更期待民营银行能够基于合理的股权结构,构筑更加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制度和架构,为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监管部门的推动和银行自身的努力下,民营银行普遍建立了“三会一层”,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初步构建,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董希淼称,民营银行要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完善有效的制衡机制,尤其是要构建科学的风险内控。“下一步,民营银行应从股权结构、组织架构、制衡机制、风险内控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理顺公司治理运作机制。”他说。
董希淼还强调,民营银行要坚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在2015年度城商行年会上指出,“差异化竞争是城商行和民营银行的唯一选择”。实际上,民营银行的差异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董希淼认为,就目前来看,民营银行基本上可以分为互联网银行、地方区域性银行和产业性银行三种,其规模相对来说都比较小,试错成本较低,要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
董希淼表示,民营银行的差异化具体体现在:
一要坚持差异化的战略定位。我国民营银行产生的主要意义,在于改善银行服务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填补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无法或无力顾及的市场,从而优化和完善金融体系、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因此,民营银行应定位为社区银行,做精做深,与大中型银行密切合作,做银行业的有益补充者。
二是要形成差异化的客户群体。民营银行应扬长避短,或发挥股东优势,或深耕区域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客户群体。要围绕当地经济的特点和中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聚焦重点行业,通过调整信贷投向额度、优化利率风险定价策略、动态设定风险权重等方式,实施具有区域或行业特色的差异化经营,实现盈利能力的稳定和提升。
三是要打造差异化的渠道体系。网点仍然是客户感受银行服务、银行增加交叉销售以及品牌形象展示的重要途径。民营银行应当在允许经营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外部合作等形式延伸物理渠道,扩大辐射张力。同时,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方式,将物理网点与数字化银行有机融合,提升服务效率,增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四是构筑差异化的风险管理。不同的民营银行,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定位制定不同的风险偏好策略;同一家民营银行,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要实施不同的风险偏好指标。通过风险偏好的引领作用,形成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推动差异化经营落到实处。此外,民营银行还应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提足各项准备金以应对各类风险,同时切实提高定价能力。
魏骥遥: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将明显放缓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受到银行资管逐步转型和监管限制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增速将明显放缓。不过,他同时表示,从整体来看,2017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相对其他类型的业务,其增幅仍将保持相对较快的速度。
魏骥遥称,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全国性银行已开始大幅放缓规模增速,并逐步将类影子银行产品向更纯粹的资管产品转型,慢慢将理财产品的风险让渡给投资者,与银行自营部分形成风险隔离。这种转型将成为银行理财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因此较难保持前两年的规模大幅增长增速。
“2016年,虽然大型银行规模增速大幅放缓,但小型银行由于同业理财的爆发,部分银行的理财业务仍出现了增速暴涨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末,监管层出台的要求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的限制政策,对于这类理财规模爆发式增长的银行产生了极大限制,因此该类银行规模增速也将大幅放缓。”魏骥遥称,规模增速的放缓,以及产品转型后风险偏好的相对提升或将极大缓解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滑的局面。但由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仍然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总体情况未扭转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难出现长期向上的局面。
魏骥遥同时表示,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仍会偏紧,不过收紧幅度不会过大,因此在资产荒与资金荒的共同作用下,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业务增速将大幅放缓,也促使银行对于打破刚兑的需求继续增大。目前,投资者对预期收益型产品兑付模式的认知已根深蒂固,使其打破刚兑的成本过高,净值型产品成为打破刚兑的新希望。“净值型产品在打破刚兑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对于理财产品收益过低的局面也能有所缓解,这就将促使该类产品成为2017年各类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产品类型。另外,表外理财虽然将在2017年纳入MPA体系中,但仅受到规模增速限制,没有占用银行资本,与净值型产品回归资管本源的初衷并不违背,因此2017年净值型产品没有受到来自监管方面的限制。”他表示,目前不少中小银行均投入了较多资源对净值型产品进行开发,预计2017年该类产品的市场争夺将极为激烈。他还说,2017年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规模占比有望超越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起到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中间桥梁的作用。
魏骥遥表示,对于银行理财市场而言,在2017年除了来自宏观经济的影响和自身发展的困境外,来自其他资管产品的竞争也需要注意。如互联网平台虽然在去年经历了较多风险事件,但由于其更高的收益,以及日益趋严的监管规定,使得风险偏好型投资者更愿意选择此类机构进行投资。不过截至2016年底,互联网平台每月仍会出现较多问题平台,反映出此类投资风险仍然较大。低收益、低风险的银行理财所瞄准的目标市场与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随着投资者整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市场的理解也愈发深刻,较多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会选择配置大量低风险产品以对冲风险,而低风险产品中,银行理财较货币基金等产品类型优势又相对明显,其资管行业的龙头地位仍然较难撼动。
魏骥遥还表示,银行资管子公司在2017年也有一定的机会。从近期监管导向来看,实现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的风险隔离是银行理财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银行资管子公司在风险隔离上能更好的实现,因此子公司的破局符合监管导向。另外,大型银行的转型正逐步摆脱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弊端,有利于银行理财回归真正的资管业务,并对子公司的成立有极大促进作用。“大型银行自身投研能力较强,资管子公司成立后,在与其他类型机构的竞争上也不遑多让。不过中小银行离资管子公司还有较远距离。”魏骥遥说。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张莫、实习生张灿宇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