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银行网点刻意规避“双录”:柜台变身网银

2017-05-23 12:10:14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  

  理财产品销售“双录”(录音、录像)规定的实施,不仅强调了“卖者有责”,也突出了“买者自负”。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根据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北京范围内全部商业银行在销售产品前,均需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按照程序和规定为投资者介绍产品。只要是在银行购买的每一笔产品,都有录音录像,一旦产生纠纷能够有法可依。另据媒体报道,3月30日,监管部门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的通知》(47号文),为规范银行自有理财及代销业务行为,有效治理误导销售、私售“飞单”等问题,决定对银行销售专区“双录”实施情况开展专项评估检查。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部分银行网点借网银销售规避了“双录”环节。此外,风险测评本是理财产品销售的第一道风控,多家银行却在执行中流于形式。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为避免“双录”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柜台变身网银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多数银行在网点销售理财产品时都已进行录音录像。但是,“双录”只针对网点现场购买理财产品。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去年下半年,北京银监局发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北京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要求,辖区内的银行营业网点设立理财销售专区,提示投资风险,并将所有金融产品信息收录于网站,供消费者查询。该《意见》还明确规定,银行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要严格区分,销售过程要全程同步录音录像。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本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在某国有大行网点咨询理财产品,该行理财经理推荐了一款万能险产品,期限较长,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理财经理要求记者通过手机银行或者网银购买,由于避免了柜台购买,销售人员也并没有提示记者进行录音录像。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此外,按照相关监管规定,各银行在执行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对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客户实行柜台面签。本报记者正好是第一次购买理财产品,本应该到银行柜台通过双录进行风险评估,但是由于是通过手机银行购买此款产品,该行的理财经理只让记者直接在手机上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风险评估,并且表示:“不需要去柜台进行风险测评,直接在手机上进行,随便选,没什么影响。”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其他银行发现,对于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银行大多要求本人必须要到柜台做风险评估,并且实行“双录”。但也有理财经理表示:“一般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风险级别较低,产品结构相对简单,发行的常规产品较多。并且没有规定说要一定实行‘双录’,能不录就不录,这样省事。”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客户经理亲自指导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风险测评随意写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早在2011年,银监会就出台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在客户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在本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虽然各银行都执行了此项要求,但在具体地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使得风险评估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看起来规范严谨的风险评估程序,在实际执行中却过于随意。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虽然客户只能按照风险测评结果购买相应的理财产品,但是客户并不一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理财经理甚至指导客户随意填写。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本报记者就经历了一次“风险测评随意写”。由于本报记者购买的此款产品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某国有行网点的柜员直接告知记者,“您全都选C、D就可以了,要不然买不了该产品”。记者按照柜员的提示,最后获得了“稳健型”评级结果。而此后记者又走访多个银行网点并按照真实情况填写风险测评问卷,却都获得“谨慎型”的评级结果,自然无法购买券商集合理财产品。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某城商行的理财经理表示,“风险评估其实作用并不大,但是按照规定首次购买前都要做。做风险评估时最好选择看起来承受力更高的选项,这样能确保买产品时不受限制。”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不仅是银行工作人员,一些受访的投资者对于风险评估也不太重视。“我们也不懂,银行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能买理财产品就行”,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告诉本报记者。7Zu中原财经_中原网·财经频道

上一篇:银行存款战上演:五大行利率最高上浮30% 城商行4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