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风险缓释术:地方政府以时间换空间
公司债务全口径监管,今年将强化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管理;四川省今年拟开展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试点,逐步将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部分省市对偿债准备金也作出具体安排。根据财政部通知,2011年地方财政超收收入,除主要用于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的有关支出,包括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和对下级财政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等外,原则上应用于安排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及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4%、保障性住房建设、偿还到期地方政府性债务等必要支出。
2011年,全国财政超收1.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超收5446亿元,地方财政超收8574亿元。
已经召开的地方“两会”显示,部分省市在安排2011年地方财政超收收入用途时,已经将一部分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上海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显示,市本级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172亿元,安排市级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56.7亿元,用于偿还本市地方政府债券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市级政府性债务。
黑龙江省2012年拟安排偿债准备金64.5亿元,用于偿还中央代地方发行政府债券和融资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本息。
但是,偿债准备金制度能否落实,以及准备金对当年到期应偿还本息的覆盖率尚不明晰。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规范和完善,也需要提高债券在融资中的比重。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末10.7万亿元债务中,79%为银行贷款。这一比例显然过高。
范剑平认为,更成熟规范的做法是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因为发债更加透明,也更便于监管。“更重要的是,市场对政府投资可用脚投票,债券能否发出去以及确定利率高低,实际上就对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形成制约。”
目前试点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是地方政府在财政部确定发债规模、并承诺还本付息的前提下,进行的有限尝试,距离真正市场化的自主发债仍远。
赵全厚认为,地方政府真正自主发债,不仅仅是《预算法》调整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的问题,更关键要看行政体制是否适宜自主发债。因为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要求必须有内在制度约束力量。
不过,赵全厚指出,如果能有技术上的约束,也是可能操作的,即通过模型测算,通过预测中长期的财政收入,回归算出每一任政府任期内的发债额度,关键是网络信息技术能否达到如愿的目的。
范剑平认为,让债券融资取代贷款,需要漫长的过程,五年能否完成都困难,贷款占比太高,而且债券市场也有承受能力问题,只能逐步扩大地方政府来自债券融资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