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年中大考 收益黑名单中行占16款
数据显示,2011年到期的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较严重的均为结构性产品。目前市场上曝出外资银行涉及巨额亏损的产品一类为累计期权类产品。购买这种产品的投资者主要为机构以及私人银行的客户,而在外资银行的零售业务部门,这类产品并不常见。这类产品亏损的原因有二,一是来自于市场,二是来自于产品的设计本身。
QDII产品则是前两年受损最严重的“灾区”,在2009年和2010年到期的产品中,外资行到处“中枪”。这部分产品主要投资于海外基金,市场将其亏损主因归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过,市场上所见到的大部分海外基金是开放式的,在市场下跌时是可以止损的,而这类产品巨额亏损的原因在于没有及时止损。
第三类产品为结构性票据产品。这种产品主要投资标的为海外基金、指数、股票等,但是这类产品必须到期或达到触发条件才能提前终止。在市场单边下跌的情况下,如果产品没有设计止损机制,会加大投资者的损失。
结构复杂,夸大收益
剑走偏锋可谓是外资行的理财产品惯用的伎俩。
“理财产品复杂的结构,客户经理有时也不能完全理解,何况没有专业知识能力的客户?过分夸大收益,不明确披露风险,是造成投诉事件屡禁不止的根源。”一位银行业资深分析师说。
不似中资行的保守和冗繁的说明书条文,有外资行客户曾说,外行的产品说明书有的似天书,有的干脆没有说明书。一旦“引鱼上钩”销售完毕,就会翻脸不认人,理赔中客户永远是失败的一方。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的监管机制还不是很健全,但银行在销售的过程中,有必要向客户对产品的条款做详细的讲解,并做好自我审查。“高收益的产品必然伴生高风险,大多数银行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都有一个风险评估的报告,如果不顾自身可承受风险的能力而盲目追求高收益,出现巨亏,投资者自身也不能免责。”
四大行上半年共发3234款理财产品,占整体份额1/4
比起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四大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操作始终没有偏离“稳扎稳打”的姿态。凭借突出的渠道优势,虽然从发行节奏和收益率等方面来看,都实在“不温不火”,然而市场份额却始终遥遥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城商行的冲击正在逐步蚕食四大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牢固江山,未来格局值得期待。
中行产品二倍于农行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22日,工农中建四大行共发行3234款理财产品,占整体份额的四分之一。
股份制银行历来是理财产品发行市场中的主力,从发行数量上来看,位居前三甲的华夏、光大、浦发三家银行,发行量不过638款、583款,565款。而四大行中除了较为保守的农行,上半年仅发行453款产品外,其他三家都较上述三家股份行相比遥遥领先。
工商银行上半年发行产品879款,建设银行则为912款,“发行王”中国银行截至6月22日,共发行产品990款,这一数据达到了农行的二倍之多。
“7天自动滚续理财”是中行的传统产品,在中行全部理财产品中占据不小比例,业务开展也有一定时日。该产品以7天为一个存续期,到期后产品自动滚续起息,若需要动用资金,只需行使赎回权,银行将在当期产品到期后返还本利,从而满足流动性需求。
而在外汇业务上具有领先优势的中行,在外币理财产品发行上不遗余力。“汇聚宝”产品,主要有美元、澳元、欧元、英镑、港币等币种,投资起点为8000美元,存续期3个月到5年不等。今年以来中行“汇聚宝”一共发行了158款,成为外币理财发行市场中最为活跃的银行之一。
高收益产品寥寥无几
虽然产品发行数量上远远高于其他银行,四大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难见亮眼之处,在公布预期年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中,最高收益率仅为8%,而最低只有0.8%。预期年化收益率低于或等于3%的达到了268款,高于或等于6%的仅有47款,高收益理财产品寥寥无几。
四大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最高者来自工商银行,2012年“工银财富”第2期股权系列投资计划人民币理财产品,管理期1809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8%,资金门槛为10万元,产品通过信托公司设立的股权投资信托计划投资于某轨道交通行业公司股权,投资到期可通过股权转让实现收益,有土地抵押、股权质押等担保措施。
外币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最高者来自农业银行,2012年第55期“金钥匙·本利丰”澳元理财产品,管理期为178天,预期最高收益7.9%,委托起始资金为8000澳元。
另外,该行发行的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2012年“金钥匙·安心得利”第1039期,预期收益率也位居前列,挂钩货币市场,管理期34天,预期收益7.6%。
而所有四大行发行的产品中,预期收益最低的是2012年汇聚宝HJB1206BC2M加拿大元期限可变产品,发行方为中国银行,管理期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仅为0.8%,投资标的为“债券、利率、票据”,另中国银行发行的其他8款外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在0.85%-1%之间,管理期2-3个月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