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下滑 外资行风光不再
2016年已成为历史,而外资行在这一年中交出的答卷并不尽如人意。近日,多家外资行发布了2016年财报,财报显示,外资行去年利润普遍下滑,下滑幅度从2%-62%不等。而值得关注的是,外资行近两年在内地市场表现也不佳。分析人士指出,外资行和中资行相比,在内地的竞争并不占优势,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
多家外资行利润下滑
目前,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星展银行、东亚银行等多家外资行公布了2016年财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多家外资行遭遇利润下滑的境遇。
2月21日,恒生银行公布了2016年业绩报。报告称,扣除贷款减值提拨前营业利润下跌1%,为203.47亿港元;营业利润下跌2%,为190.34亿港元;以汇报基准计算,恒生银行净利润、每股盈利及除税前利润分别下跌41%、42%及37%,分别为162.12亿港元、8.3亿港元和190.9亿港元。
汇丰银行2016财年税前利润为71亿美元,同比去年暴跌62%。此前东亚银行发布2016年业绩财报显示,2016年度东亚银行集团的净利润为37.2亿港元,较2015年的55.2亿港元减少18亿港元,同比下降32.6%。标普全球评级认为,此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值得关注的是,两年来东亚银行净利润减少了近30亿港元。
此外,大华银行财报显示,2016年该行实现净利润31亿新元,较2015年下滑3.5%。该行2016年总收入保持稳定,达80.6亿新元,反映出其核心业务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依旧保持韧性。去年四季度,该行实现净利润7.39亿新元,同比下降6.2%,环比下降6.6%。
华侨银行财报显示,2016年该行净利润为34.7亿新元,比上一年下滑11%。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应对不良资产的准备金增加、交易和保险收入减少。2016年四季度,该行实现净利润7.89亿新元,同比下滑18%,环比下降16%。
内地业务表现不佳
相比上述几家外资行,星展银行去年纯利下跌仅2%,但星展银行香港地区期内纯利大幅下跌35%至40.18亿元。
而东亚银行去年财报表现受到内地业务的拖累。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东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上年同期的1.13%升至1.49%;东亚银行中国内地业务的不良贷款率由上年同期的2.63%恶化至2.87%。该行香港业务的不良贷款比率也从上年同期的0.3%显著升至1%。财报称,这一比率的变化主要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及由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批发零售贸易和贸易融资等行业造成压力的影响。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汇丰解释,主要是“重大经济和政治事件超出预期”及由此造成的金融环境动荡、中国香港及英国等主要市场经济增长放缓、高额商誉减记及出售巴西业务的一次性支出带来的冲击。
财报显示,汇丰控股在亚洲市场2016年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较2015年的157.63亿美元下跌12.59%至137.79亿美元。而事实上,亚洲市场正是其2016年的重点市场,2015年底,汇丰控股首席执行官欧智华曾承诺实施“转向亚洲”战略,缩减业绩不佳的欧洲和美洲业务,并将资源重新部署到新兴市场,如中国南方的工业腹地珠江三角洲。
依然看好中国市场
虽然业绩受挫,各家银行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并将在2017年展开新的布局。
欧智华在汇丰银行财报电话会上坦言,更缓慢的经济增长令公司发展计划遇到更多困难,公司现在的目标是将仅有800亿-900亿美元的风险加权资产部署到更有前途的市场,比如中国。此外,该行财报也显示,将继续扩展亚太区的业务,在中国内地首次发行汇丰品牌专属信用卡,同时推动管理资产、保险新造业务保费及珠江三角洲贷款增长。
东亚银行今年更注重对内地贷款质量的把控。东亚银行执行董事及副行政总裁李民斌指出,内地贷款将持续保守,致力于提高贷款质量,并且减低信贷及营运成本。他表示,坏账问题已见顶,去年新增不良贷款速度已按年减慢,大部分不利因素已反映。信贷周期亦已见底,相信今年的资产负债表会更健康。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银行业受降息周期影响最大,其利差收入将会不断收窄,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再加上次贷危机以来各国加强银行业的监管,银行面临高额罚款,司法成本提高。一位银行业分析员表示,近年来多家外资银行遭遇本土经营亏损,迫使其剥离不赚钱的业务,集中核心业务投身核心战场。
对于外资行的业务发展,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曾表示,对外资银行来说,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相较于中资银行并无太大优势,而更擅长为企业提供跨市场的资金、投资、管理等服务。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在中国市场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外资银行有了新的发力点。